中學優秀班主任事跡材料

06屆特長班有一名學生叫何x,他的入學成績並不高,美術成績也不是很突出。但是他自命不凡,認為到普通中學很委屈,想自費上重點高中,但是父母又不同意。平時表現很消極。有一次老師讓他負責板報,他竟然在板報上寫到:“本來都是水,流到大海就是海了,流到陰溝就是臭水了。”王老師當時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拿起抹布將他寫的擦掉,然後寫了一首“堅定,不固執;忍讓,不軟弱.活潑,不輕浮;謹慎,不膽小.勇敢,不鹵莽;自信,不自負.沉著,不寡斷;自謙,不自卑.機警,不多疑;自強,不自嬌.豪放,不粗魯;自珍,不自賞.老實,不愚蠢;自愛,不自嬌。”當時班級一片寂靜。老師沒有批評他。過後,他來找王老師,很誠懇的道歉。這次潛隱式教育的嘗試,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和戒備心理,平復了內心的波瀾,使學生心靈上得到了震撼,學會了情感上的進退自如。從而使被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終達到轉化的目的。

有一位班主任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有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這個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這個班主任很優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那么這個班主任無疑是失敗的。”班主任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學生的一生;班主任無意間的一個動作,也許能讓一個不理想的班級“扭轉乾坤”。因此,有人說學生是班主任的影子,時間長了,學生和你從性格到言行舉止,到看問題的方式方法,都越來越相近。作為與學生距離最近、接觸最多的教育者,我們不能失敗。如果我們不幸失敗了,那么陪葬我們的,可能是幾十個、甚至是幾百個乃至上千個孩子一生的幸福。xx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曾指出:“教育者要教育別人,首先要使自己具有完善的人格,注意自身的形象教育。”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言傳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傳的有效手段。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做!”可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有多么大。《中國小教師行為道德規範》里就明確規定教師要作好學生的表率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當她要求學生做到時,王老師總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學生不遲到,她就會在學生到校之前到;比如,要求學生每天早晨七點前到校,自己就得每天提早十幾分鐘到教室;要求學生按時交作業,就一定會按時批改完作業。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說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師的這種示範表率作用在學生的身上會轉化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動力,這樣班主任就能在她的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愛心是偉大的,但是絕對不是萬能的。不妨想想:孩子與父母間的與生俱來的血緣聯繫是什麼都沒有辦法阻礙的。我們能說他們的父母不愛他們嗎?可是為什麼孩子有時還常常出現逆反心理與父母慪氣、鬧情緒呢?所以,對學生付出的愛是門藝術,何時付出,怎樣付出,付出後怎樣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這些都需要班主任用心去考慮去設計。如果僅有愛心,沒有嚴格要求也不行。現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愛的,或者說他們擁有的愛太多了,以至於在我們對他們付出愛時,他們以為是理所當然。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離不開嚴格要求。當然,嚴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愛的感情。王老師班級的每位同學都承認她對他們的要求很嚴格,但是他們都沒有責怪班主任,有的還要求老師對他們更加嚴格些。這與老師和學生的感情聯繫有很大關係吧。作為班主任,注意教育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用寬容和感謝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引導他們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