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事跡

朴英愛老師在藝術學院做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現在一個學期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兩次被評為學院“教書育人”標兵和十多次優秀班主任,她所在的語文教研室增被評為校、院《三育人》標兵,所擔任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級和優秀團支部,她所帶的兩屆六年制畢業生中考上中央音樂學院的有七名,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全國各大藝術院校的學生近20多人。朴英愛老師身患腰椎間盤突出、肝炎、腎炎等疾病,時常要克服常人難以忍受的病痛,但仍以超人的毅力堅持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班主任工作,並擔任語文教研室主任工作。近兩年還擔任高考補習班的教學任務,幾乎沒有節假日,她甚至在學生高考前拒絕了作手術的機會。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對班級實行教育工作的骨幹,是聯繫各科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和家庭、社會各種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樞紐,班主任的工作既光榮又艱苦。

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標準,牢固樹立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識,改革舊的教學方法、方式,結合專業做到興趣教學和創新教學相結合。

結合我院專業學生的特點和興趣,通過讀、聽、說、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我們的學生喜歡音樂,音樂的節奏和鏇律以強大的力量,能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

例如講《青山別曲》時把這首詩的錄音帶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在深沉的音樂鏇律中領會到作者熱愛青山的感情和悲傷感及孤獨感。通過這種興趣教學不但課文背得快,又能幫助理解課文的內容,達到了“育人”的目的。

又如寫作文時,根據學生不願意寫作文的情況,認真說明寫作的要求,力爭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去寫想說的、想寫的事情。同時採用多種多樣的作文發表會、比賽等形式,做到每學期寫2—3次的作文。

二、採取有效措施,積極促進教學改革。

加強橫向聯繫,努力掌握教學信息,每年參加全國、省、州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並發表有價值的論文,使教學經驗得到理性化,成為前沿科學。通過這種交流與聯繫,使我院中專生高考的朝文成績每年平均達100分以上。她在《陝西教育》《新西部》等刊物中發表了《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試論詩歌的視覺化》等文章。

三、牢記“愛生”是教師的天職,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有人問她“十幾年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經驗是什麼?”她的回答也很簡單,只有一個字---“愛”,“愛”表現為對學生的親近感。朴老師的年齡比較大,身體也不好,要與學生一起活動比較困難,但是時刻銘記班主任應當真心地愛著自己的學生的時候,才能吸引學生的哲理,用各種教育手段和形式教育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1、“愛”是最大的權威,是師生之間的最有力,最自然的連線點,是促使學生敞開心靈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愛就要了解學生。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十分豐富,十分複雜的世界,在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一種獨特的音響。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沒有了解的愛是盲目的愛,沒有了解的教育只是主觀主義的教育。有一名學生品質好,專業成績優異,但是每天都遲到,同學們給他起一個外號叫“遲到大王”。當她了解到該學生的父母都出國,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時,朴老師就每天早晨打電話叫醒他,又與他姥姥聯繫記親人跟他住在一起。她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挽救了這位學生,同時也為全班學生遵守紀律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得出了一條真理,那就是對學生的“愛”,必須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母親般的“愛”。只有母親般的愛才能感動學生,感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