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工作報告

杭州市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工作報告2001年5月,杭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為了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實施“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和“環境立市”發展戰略,要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構築自然風貌與城市景觀交相輝映的綠色大都市,建設生活居住、旅遊購物、求知創業的人間新天堂。2002年新一屆市委、市政府並提出了鞏固深化“創模”成果,2024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態市的奮鬥目標。三年來,我市不斷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力度,增加環保投入,深入實施了“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與管理的力度,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和環境面貌,促進了杭州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2002年杭州市榮獲了“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和“國際花園城市”稱號,2003年我市被世界銀行評為中國城市總體投資最佳城市,並被國內權威機構評為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力第6位,為我市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已基本達到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要求。 一、杭州市城市基本情況 杭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具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浙江省省會城市和全國副省級城市,全省政治、經濟、科教和文化中,系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市轄8個區、3個縣級市、2個縣,全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全市戶籍人口642.58萬人,其中市區面積3068平方公里,市區戶籍人口393.19萬人。 三年來,杭州市以可持續發展和“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發展戰略為目標,實施“城市東擴、旅遊西進、沿江開發、跨江發展”,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堅持“環境立市”和“工業興市”並舉的方針,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為先導、都市型農業為基礎、傳統優勢工業為支柱、現代服務業為依託的大都市產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努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穩定增長,城市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92億元,比上年增長15%,連續十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產業結構繼續得到調整,一、二、三產業比重為6.1:51.6:42.3。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在“創模”成功的基礎上,我市從2001年開始又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力度,增加環保投入54億元,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不斷完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鞏固深化主城區“創模”成果,推進實施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創模”工作,啟動杭州生態市建設,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鞏固深化了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先後獲得了“聯合國最佳人居獎”、“國際花園城市”、“中國城市總體投資最佳城市”等榮譽稱號,為我市迎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工作打下了紮實基礎。目前,我市“創模”覆核的3項基本條件、24項指標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了考核要求。  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環境和投資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了杭州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我市在新世紀“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建設生態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做法 (一)鞏固深化主城區“創模”成果,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開展鞏固深化“創模”活動 市委、市政府和主要領導都十分重視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榮獲新世紀第一批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稱號後,6月19日,我市立即召開了“創模”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部署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原市長仇保興提出“創模”永遠是進行時,要做到思想不松、組織不散、力度不減,並明確提出要解決十大問題,以鞏固提高主城區“創模”成果。同時,市委、市政府在每年“兩會”期間都召開了全市人口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王國平作重要講話,市長茅臨生與市有關部門和各區長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列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的主要內容。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長辦公會議對鞏固深化“創模”工作、迎接“創模”復檢和環保工作多次聽取匯報並作專題研究。為確保深化鞏固“創模”工作的落到實處,明確職責和任務,我市2001—2004年先後制定了147項、184項、184項、131項主要涉及水環境整治、大氣環境整治、聲環境整治、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宣傳教育等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並把蕭山、餘杭兩個新區的“創模”工作納入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任務的主要內容,以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形式分解下達到各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制定了鞏固“創模”督查方案、計畫和考核辦法,加強對工作任務的督促檢查;定期召開“創模”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會議,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狠抓工作落實。為全面部署迎接“創模”覆核工作,2003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復檢動員大會,王國平書記作了《以確保“創模”復檢成功為突破口,建設生態市打造綠色杭州》為題的動員講話,明確提出要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堅決打贏“創模”復檢這一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市建設,打響綠色大都市、生態新天堂品牌,為杭州人民民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市政府制定印發了“杭州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檢迎檢準備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創模”復檢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環境綜合整治組、宣傳發動組、檔案資料組。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始終把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組織實施,都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辦事機構,制定具體細緻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加強督促檢查,紮實推進了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 2、深入宣傳,全民參與,營造鞏固深化“創模”氛圍 為充分發動公眾參與鞏固深化創模”工作,我市營造了強烈的輿論氛圍。三年來,各級環保、宣傳、教育和新聞單位把宣傳輿論工作貫穿於整個鞏固深化“創模”活動中,不斷加大宣傳報導的力度。一是組織開展了六五世界環境日、科普宣傳周、環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傳活動30次,有15萬人次參加。二是利用多種載體,開展新聞宣傳報導。共編髮《杭州環境》48期,在電視、廣播、報紙發表報導近千篇(條);在《中國環境報》、《杭州日報》、杭州電視台等各大媒體發表專欄、專刊、專題節目;對新出台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環保法律法規進行了大力宣傳;編印了《市民環保手冊》等10餘種5萬多冊、“六五”宣傳張貼畫5000張,《綠色工地》掛圖1.5萬張。製作了鞏固“創模”牆報、計程車和公車“創模”標語廣告 條,在市區新設大型公益廣告65塊,中型公益廣告牌2552塊,燈箱廣告1900塊,懸掛宣傳橫幅800多條,並在社區設立了環保宣傳廣告牌,把環保理念引向社會的各個角落。做到了廣播天天有其聲、報紙天天有其文、電視天天有其像。三是開展了“多綠工程”建設,營造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全市共創建成為國家級綠色學校2家、省級綠色學校26家、市級綠色學校102家、區級綠色學校242家;省級綠色社區29家、市級綠色社區45家、區綠色社區182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工地34家、區級綠色工地60家;正在評議申報的市級綠色醫院18家、區級綠色醫院13家。“多綠工程”的創建,提高了公眾環境意識,探索建立了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新機制。四是開展了各類環保培訓。共開展舉辦了鄉鎮長、企業法人代表、街道環保員、暑期師資等環保培訓班50餘期,3000多人參訓,並在市委黨校市管領導幹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設了環保課。五是扶持非政府環保組織的發展,引導環保志願者參與環境保護。策劃了 “保護母親河,我們在行動”等10餘次活動,共有上萬名志願者參與。 3、調整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推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為促進我市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正確處理好“環境立市”與“工業興市”的關係,我市堅持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藝為基礎、發展第三產業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方向,充分發揮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和蕭山江東、餘杭臨平兩大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行清潔生產,逐步改變“北工南市”的城市布局,把工業重心移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在主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優二興三”,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從2001年起分三年共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家,淘汰落後生產力。二是提出了主城區到2010年分三期搬遷74家污染企業的計畫,並啟動了首批16家污染企業搬遷工作,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既減少了污染,又盤活了土地存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三是加快發展工業園區建設。全市規劃建設了一批工業園區(科技經濟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促進了資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環境質量,並對最佳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集聚和發揮區域經濟優勢,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四是開展實施“禁燃區”工程。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杭州市區劃定禁止銷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在城區分近、中、遠三期推進實施“禁燃區” ,規定使用輕質柴油、管道煤氣和電。已建成“禁燃區”面積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鍋爐近100台、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爐窯灶150多家、削減煤耗量每年約20萬噸,10噸/小時以上鍋爐均安裝煙塵、二氧化硫線上監測系統,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推進了城市能源結構調整。五是推進實施清潔生產和ISO14000認證。督促重點行業及重污染單位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試點,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試點,並有12家單位創建成為首批省級綠色企業,有10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認證,削減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提高了企業環境意識、科學管理的水平及經濟效益。 4、完善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實施污染源長效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地方規章和規範性檔案,強化環境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重點加強環境保護地方立法,2001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條例》,出台實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許可管理辦法》;2003年出台實施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已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加強環境保護規範性檔案建設,主要制定出台了《關於市區範圍內市屬工業企業搬遷的若干意見》等10多個規範性檔案,為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撐。 二是採取長效管理措施,切實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工作。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企業環境行為分類管理實施方案》等檔案。在總量控制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台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的通知》。在執法保障方面,市政府辦公廳出台了《轉發市環保局關於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方案的通知》等檔案。 三是開展了大氣、水自動監測站和線上監測建設。結合杭州市區建成區面積擴大的實際, 增設並建成了2個空氣自動監測點;結合杭州市區行政區劃的調整,增加建設了4個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子站。同時我市開展與其他省、市交界斷面設立水質自動監測點,先後建成了建德將軍岩等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並從2003年開始在建德與桐廬交界斷面嚴陵塢和九溪水廠飲用水源地等建設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共投入200萬元用於線上監控系統建設,提高了環境監測的自動化、智慧型化、網路化和環境管理的水平。 四是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國家、省、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抓好建設項目日常審批管理工作,三年來全市環保部門共審批項目22500多件,為加快經濟發展搞好服務,同時否決或建議作重新選址、調整方案2300多項,控制了一批污染嚴重或與區域環境發展不相協調的建設項目。並注意抓好建設項目跟蹤管理和竣工驗收工作,開展了工業園區專項檢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全市工業園區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範和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建設。 五是開展實施總量控制及總量控制試點。通過三年的努力,在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度結合、項目審批、環境監理監測、排污權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確保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工業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2003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已控制在國家下達的“十五”控制目標內。同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要求,2003年初我市開展了污染物總量控制城市試點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基數核准、地表水和大氣的控制單元劃分、計算模型的選取和環境容量的計算,制定了一系列總量控制政策、制度,積極探索了加強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六是加強固體廢物監督管理。重點開展感光材料廢物和汽車維修行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專項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處置、利用的全過程管理,全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達到90%以上,同時加強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監督、管理、服務,保證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正常進行,確保市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特別是去年杭州出現“非典”期間,我市及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加強對醫院廢水、醫療廢物和“非典”疫情留驗點生活垃圾的監管,指導做好“非典”醫療和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確保了環境安全。同時實行危險廢物集中代處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資質的集中處置單位---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醫療單位,收集點覆蓋2960個醫療單位,2001-2003年共處置醫療廢物13000餘噸。 七是開展執法大檢查活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三年來,我市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工作,建立健全轄區排污單位現場監督檢查制度、積極推行有獎舉報和開展對嚴重污染企業專項整治,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重點抓住重污染企業的執法管理,加強現場檢查排污單位及其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狀況,組織夜間施工突擊檢查。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在全國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電視電話會議》精神,2002年7-9月組織開展了杭州市環境違法行為執法大檢查,共出動檢查人員4460餘人,檢查企業3600多家,對80多家違法企業進行了立案查處。2003年,在清理整頓行動和“嚴查”行動期間全市共出動監察人員3500人次,查處案件638件,辦結案件530件,處罰金額達500餘萬元。並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三年來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690多件,收繳罰款2352萬元,嚴厲打擊了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八是開展有獎舉報活動,及時受理環境信訪投訴。我市從2001年2月8日開始,在全市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工作,三年來共立案查處有獎舉報案件170多件,收繳罰款100多萬元。同時通過建立12345市長專線、12369環保投訴專線、局長信訪接待日制度、完善信訪處理網路、實行環保執法人員24小時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時受理民眾投訴,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三年來市區共受理環境投訴1.1萬件,接待民眾來訪130批270人次,通過努力,目前這些信訪均得到妥善處理,信訪處理的反饋率、辦結率達到100%,有效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 5、深入開展“藍天、碧水、綠色、清靜”工程,強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1)深入實施“藍天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 我市採取多種手段控制大氣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從2001年起分三年關停轉遷了316家影響生態環境的水泥、礦山和磚瓦企業家。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認真抓好杭州市區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從2002年開始全面開展市區大氣環境第一、二、三階段綜合整治。從2002年開始在市區實施“禁燃區”近期、中期工程,已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爐窯灶150多家。加強城市揚塵污染防治,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強我市城市建設揚塵污染控制的實施意見》,2003年市政府頒布了《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重點加強了對建築施工、拆房施工、道路施工、拆房工地和渣土運輸的揚塵污染控制。大力開展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重點加強新車製造、銷售企業的監管和政策引導,對在用車大力開展道路抽檢、巡查,嚴厲查處機動車超標上路;加強公車、燃油助動車的監管,嚴控“冒黑煙”車上路;調研提出加快燃油助動車淘汰方案,三年來共查處銷售超標新車企業63家,開展道路抽檢車輛1.8萬輛,治理超標車1631輛,年檢車輛28.5萬輛,治理超標車4337輛。開展市區餐飲油煙廢氣專項整治,對300多家三產服務企業下達了油煙污染限期治理任務,並加強對敏感區域餐飲業的許可審批管理,加強日常的監督管理和檢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採取各項措施的綜合整治,市區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據監測統計,2003年杭州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達到了293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0.27%。 (2)深入實施“碧水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 三年來,我市以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治理市區河道、西湖和運河(杭州段)為重點,以截污、疏浚、駁坎、引水、配水、造景、保潔、管理為手段,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環境質量。重點抓了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共投入54億元,建設完成了四堡污水處理廠的完善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具備60萬噸/日處理能力;日處理30萬噸的七格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投入運行,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完成並貫通了市區46.6公里長的第三污水乾管系統; 建設完成了餘杭錦江垃圾焚燒廠,並正常運行;建設完成了杭州市垃圾焚燒廠並投入運行;完成了杭州大地維康醫療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入正常運行;完成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廠一期工程並投用,工業廢物安全填埋場建設已完成前期各項準備工作並開工建設;總消納生活垃圾2377萬噸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埋場工程已開工建設;杭州綠能環保發電有限公司(濱江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已開工建設;蕭山區城市污水處理廠12萬噸/日的擴容工程今年2月已進水試運行,5月底正式運行;日處理垃圾400噸的蕭山區順壩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完工並正式啟用;餘杭區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臨平城區截污納管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深入開展截污納管工程。三年來,我市在工業企業實施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大型農業養殖企業實施污水納管工作的基礎上,並完成了對192個生活小區、284個公建單位和311處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納管工程,日增納管污水22萬噸,提高了污水集中處理率。 三是深入開展市區河道和運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三年來共完成了市區332條、915公里河道綜合整治,拆除河道兩岸建築物28.2萬平方米,清淤1816萬立方米,其中運河清淤86萬立方米。並設立了市區河道配水指揮部,建立配水泵站19座,引水閘門25處,實施了市區東、西部河道引配水工程和運河引配水工程,達52億立方米,水質有明顯改善。 四是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工程。2002年1—10月,實施了西湖環湖南線景區整合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南線的環境面貌和景觀。從2002年12月啟動實施了西湖綜合保護湖西一期工程,按照“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方針,採取底泥疏浚、種植大量水生植物、上游溪流整治、截污納管等方法,多管齊下,投資9.6 億元,拆遷住戶933戶、單位125家(處),完成截污納管住戶100餘戶、單位50多家,通過10個月的奮戰,於2003年國慶前完工,新開水域面積70公頃,新建了40萬噸/日的錢塘江水引入西湖處理工程,每月對西湖換水一次,把水質透明度從以前的60厘米提高到120厘米,每年向西湖引水達到1.2億立方米,並從2004年初開始實施西湖環境綜合保護湖西二期工程,進一步改善了西湖水質和生態環境,也增加了城市河道的調節水量,改善了城市內河的水質。 五是深入開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調整充實了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編制了杭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1、2002、2003年實施計畫,分解下達到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並納入鞏固“創模”的工作任務,落實了責任制,狠抓督促落實,鞏固了’98治太成果。 六是開展實施“禁養區”工程。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區三年內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到2003年底,已累計削減生豬22.2萬頭,奶牛2960頭,占三年禁養總量的82.6%;在限養區和非禁養區實施畜禽養殖場污染綜合整治20個,保護和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 七是鞏固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將鞏固和創建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和鞏固“創模”工作任務中; 2003年制定了《杭州市生活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為依法保護飲用水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強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和控制,加強水質監測,制定我市飲用水源保護應急處置預案,開展全市飲水水源地各類污染源的調查,並開展苕溪流域、錢塘江流域污染因子分析和對策措施研究,到2003年底,全市已創建了46個合格飲用源區,確保水質穩定,讓人民喝上放心水。 八是實施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工程規劃總面積11.4平方公里,分三期實施,按照“總體規劃、分段實施”的原則,已成立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及相關的工作機構,編制了《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總體規劃》,一期工程2.63平方公里核心區塊保護工程2003年10月已經啟動,主要是恢復秋雪庵、曲水庵景區和部分民俗文化區,計畫於今年10月完成,將全面改善杭州市區西部生態環境。 (3)深入實施“綠色工程”,大力開展城市生態建設  一是積極開展城市綠化建設和市區擴綠。大力實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鐵路的“綠色工程”,通過拆違還綠、借地綠化、拆牆透綠,新建大型綠色廣場、綠化帶等方式增加綠地面積。三年來新增綠地面積195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積極開展生態示範區、生態村鎮建設。我市所轄臨安市在2000年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後,淳安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03年底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的考核驗收;建德市、餘杭區、桐廬縣正在抓緊開展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活動;目前已有90個鄉鎮、村正在開展創建生態村鎮,臨安市太湖源鎮2003年榮獲了國家首批14個、我省唯一1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同時積極創建無公害食品基地、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基地,生態建設初見成效。三是啟動了生態市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省建設動員大會精神,去年7月18日召開了杭州生態市建設暨迎接“創模”復檢動員大會,全面部署了生態市建設的工作任務。同時成立了杭州市生態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召開了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及杭州生態市建設工作會議,並制定簽訂了2003—2007年杭州生態市建設目標任務責任書。編制完成了《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今年2月2日經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2月22日市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出了《關於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決議》。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杭州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各縣(市、區)建立了相應的生態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部分縣(市、區)已召開了生態縣(市)建設動員大會,開始編制生態縣(市、區)建設規劃。四是啟動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 近幾年來,我市對10多個廢棄礦山進行了生態恢復的探索,總投資已達100萬元,復綠、修復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通過生態治理和修復,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也促進了經濟發展。五是開展城市道路和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三年來,我市共投資160多億元,實施了“33929”工程,並重點對市區環城北路等33道路和杭城西大門等9個入城口進行了環境建設和綜合整治,基本達到了“序化、綠化、亮化、潔化”,今年又計畫實施留下入城口和解放路等“三口五路”環境綜合整治;同時開展了“清潔杭州”活動,加快 “城中村” 改造步伐,加大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撤村建居和“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進了城市化建設。 (4)深入實施“清靜工程”,進一步改善城市聲環境質量 三年來我市大力治理和控制噪聲污染,嚴格執行《噪聲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環境噪聲管理條例》,強化建築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聲管理,實施建築施工集中審批公告制度和夜間建築施工總量控制辦法,在每年中、聯考期間開展“綠色護考活動”,強化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管理,加強航運船舶噪聲管理,進入市區河道的船舶限止鳴笛,夜間禁止掛槳機船進入市區河道,加強城市高架道路噪聲污染控制,在市區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橋兩側安裝隔聲屏障,市區有關執法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及時受理噪聲信訪投訴,努力為市民民眾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 (二)開展實施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全面提高和改善市區環境質量。 杭州市於2001年4月份接受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考核驗收,5月31日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當時恰逢杭州市區行政區劃調整階段,蕭山市、餘杭市撤市設區。鑒於杭州市前幾年的“創模”工作是圍繞原城區進行的,國家環保總局決定蕭山區、餘杭區不在考核驗收範圍,但到2004年覆核時,要按照調整後的行政區划進行“創模” 覆核。三年來,我市根據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鞏固並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廣泛宣傳發動、強化污染控制、實施環境綜合整治,狠抓蕭山、餘杭兩個新城區的“創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民眾環境意識不斷增強,環境基礎設施治污能力不斷提高,環境執法力度不斷加大,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兩區環境面貌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並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目前,蕭山、餘杭兩區“創模”的3項基本條件、24項考核指標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了考核要求,為杭州市“創模”覆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加強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的領導,我市調整充實了市“創模”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成員,並成立了對蕭山、餘杭區“創模”工作指導組和督查組,市政府每年下達兩區“創模”工作任務,並列入全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主要內容,狠抓落實。同時蕭山、餘杭區分別成立了區“創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指揮部,區長任組長,分管區長任總指揮,各區編制了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規劃,制定了 “創模”工作方案,兩區政府每年制定並與各鄉鎮、街道和區有關部門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和“創模”工作責任狀,將“創模”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兩區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議和“創模”工作動員大會及“創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指揮部成員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創模”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形成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負責抓,職能部門具體抓,其他部門配合抓的“創模”工作機制。區人大、區政協對“創模”工作也非常重視,多次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創模”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工程進行視察,人大對“創模”工作進行了審議,政協提出了建議,大力推動了兩區“創模”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廣泛宣傳發動 三年來,蕭山、餘杭兩區十分重視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投入資金450多萬元,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環境宣傳教育活動。如在每年的“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周期間,開展了“讓環保進千家萬戶”、“創模”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製作了“創模”動畫廣告片,向幹部民眾和社區居民發放了16萬份“創模”倡議書和公開信、4萬多份“創模”宣傳手冊和宣傳畫,在兩區主要街道及交通要道設定大型“創模”公益廣告和燈箱廣告牌1300多塊;在建築工地圍牆上刷寫“創模”宣傳標語;在臨平、城廂等中心城鎮設立宣傳長廊。在蕭山、餘杭兩區報紙、電視台開闢了“創模”和環保宣傳專欄。同時,通過舉辦鄉鎮、街道環保員和企業法人代表環保培訓班,開展創建生態村鎮、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機關、綠色商場、綠色工地、綠色企業、環保家庭等多種載體,進行環境宣傳教育,在兩區營造了電視有其影、報紙有其文、電台有其聲和人人關心、人人參與“創模”工作的良好氛圍。 3、強化污染控制 一是加強對老污染源的治理和監管。為了鞏固擴大“一控雙達標”成果,三年來兩區對近200多家非重點污染企業下達了限期整改治理決定,同時加大了對污染企業監督檢查力度,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進行查處。通過限期治理、加倍徵收排污費、罰款等措施,落實責任制和補助、貼息等經濟政策,促使企業對污染治理設施實行長效管理。二是積極調整工業布局和行業結構。兩區關停了80多家礦山水泥和2家造紙廠,下決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資源破壞型的企業。同時兩區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嚴把新項目審批關,對不符合產業導向的,發展計畫局、經濟發展局不立項,環保局、工商局不審批,三年來對300多個不符合產業導向目錄的項目予以否決。啟動建設餘杭臨平、蕭山江東兩大工業園區,將現有工業企業逐步向工業園區搬遷,逐步改變了工廠與居民混雜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產生。三是加強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管理。在兩區範圍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運輸系統,並明確了相關的資金補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嶺填埋場、順壩垃圾填埋場、杭州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進行處理。加強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實行三級中轉管理,集中在區屬醫院統一由杭州大地維康公司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四是鞏固和創建煙塵控制區,大力發展聯片供熱,實施“禁燃區”。餘杭區臨平城區有110餘家企業聯片供熱,熱網管道建設近50公里,年供汽量達60萬噸,塘棲鎮、餘杭鎮、崇賢鎮也發展了聯片供熱,共撤掉46台鍋爐和27支煙囪。蕭山區有20多家企業完成了鍋爐改造任務,採用集中供熱或輕質柴油作燃料,減少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五是以中聯考為重點,加強對城區聲環境的管理及整治。加強舊城改造、道路建設噪聲污染防治,對商業區的主要交通要道實行單向行駛,城區禁止拖拉機進入、禁鳴喇叭。強化了固定聲源、社會生活噪聲、建築施工噪聲的管理。同時加強日常建築施工審批和監督管理,每年制定出台《關於加強中、聯考期間噪聲源管理的通知》,聯合開展對各建築工地、娛樂場所進行檢查,對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單位進行督促和教育,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六是加強建設施工揚塵污染控制。採取責成施工單位建房、拆房必須有密閉式防塵措施,設定護欄,隨拆隨灑水,對渣土運輸車輛實施密閉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揚塵污染。 4、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達標率。蕭山區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全區污水治理工作的決定》,提出了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治理、分步實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並加快截污納管步伐,城市污水處理廠現已日進管水量達11.2萬噸,城市污水管網普及率達89%,污水併網率達71%,已進管大小工業企業160家,隨著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擴建,併網區域將進一步擴大。總投資2.4億的蕭山城市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東片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30公里管線已全部完成,整個工程已投入達1.6億元。總投資5個億的東污水處理廠一期30萬噸工程已開工建設。占地50畝蕭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內的建築垃圾、建築廢土消納場正式投入使用。日處理400噸的蕭山垃圾發電廠即將開工建設,總投資1.8個億,將有效解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難題。餘杭區編制完成了《餘杭區污水治理工程總體布局規劃(2002-2024年)》,區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餘杭、塘棲、良渚三大組團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程實行BOT投融資模式進行建設。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塘棲組團污水處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良渚組團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餘杭組團污水廠已開工建設,今年9月份投入運行;日外送能力5萬噸污水、總投資1.33億元的臨平污水處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單位進行了排水申報,日輸送外排污水約3.5萬噸,占城區供水總量的70%;總投資5億元的“環保型”天然氣發電廠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創建合格飲用水源。蕭山區斥資1810萬元關閉搬遷了飲用水源地聞堰等貨運碼頭、黃沙碼頭;餘杭區加強對苕溪流域水環境保護,臨平-塘棲供水工程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瓶窯水廠合格飲用水源保護區通過驗收,並積極開展黃湖鎮青山溪等4條小流域治理。三是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兩區制定出台了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城區主要河道採用截污、清淤、駁坎、綠化、配水、保潔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採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條、330多公里、526多萬立方米,清除水草100萬立方米、垃圾1500多噸,總投資4140萬元。同時對部份河道實行定期引配水22.4億立方,河道兩岸進行綠化,並加強河道保潔工作,對主要河道實行全天候保潔,兩區內河的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綜合整治力度。蕭山區重點整治了城區南大門等3個入城口和蕭西路等20條道路,拆除違章建築332家單位和個人,拆除面積達2萬平方米,改善城區市容市貌;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建成了2.3萬平方米的城河公園等多個公園和廣場。餘杭區臨平城區新增綠地面積193.07萬平方米;全區新建綠色廊道74公里,總面積365萬平方米;積極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全區共界定生態公益林32.28萬畝。五是加強對畜禽養殖業污染的綜合整治。兩區成立了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台了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加強督促檢查,推進了“禁養”工作的開展,有效控制了農業污染,進一步改善了城鄉環境質量。 三、取得的成效 (一)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環境意識 我市在鞏固深化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活動中,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建議提案和定向視察,12345市長專線和12369環保投訴熱線,民眾來信來訪,開展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電視電台新聞媒體宣傳報導,公示公告,創建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醫院、綠色工地、環保家庭,生態村鎮、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示範區和生態市建設,“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宣傳,環境法律、法規諮詢,環保宣傳長廊,環保知識培訓班等載體,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參與意識,為鞏固深化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創建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環境管理的機制 在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中,環保部門積極發揮統一監督管理職能,將大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固廢、環境綜合整治、環境宣傳教育等各項工作任務通過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和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目標任務書的形式,分解下達到市20多個部門和10區政府(管委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狠抓落實,起到了“四量撥千斤”的作用,沿伸和擴大了環境保護與建設的領域和內涵,形成了各級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負責抓、職能部門具體抓、其他部門配合抓的環境保護工作新機制。 (三)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和環境質量 通過三年的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有了較大提高,市區道路基本達到了“序化、綠化、亮化、潔化”,河道基本達到了“河清、水暢、岸綠、景美”,“城中村”問題基本解決,城鄉結合部和入城口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全市空氣環境質量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城市空氣品質有了較大改善,優良天數達到了80.27%,城市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100%,市區內河、運河、西湖水質基本保持穩定。目前我市城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了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了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達到 dB(A)、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達到 dB(A),城市環境噪聲達標區覆蓋率達到 %,我市在實現環境功能區達標的同時,城市環境質量的各項指標都達到或基本達到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要求。 (四)進一步促進了杭州經濟社會的發展 我市在鞏固深化“創模”工作中,不斷加大環保投入,加快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環境保護投資指數連續三年都在2%以上。同時不斷加大執法力度,依法行政,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鞏固深化“創模”工作,進一步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也改善了城市投資環境、旅遊環境和生活居住環境,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力。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092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329.71億元,增長28.2%;外貿出口總額109.5億元,增長29.2%;全市接待海外旅遊者86.12萬人次,接待國內旅遊者2776.3萬人次。去年底世界銀行在《對中國23個城市投資環境調查報告》中將杭州和上海的投資環境並列榜首;今年2月份國內權威機構公布了《(2002—20003)中國城市發展報告》和《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杭州市城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力分別排列全國內陸城市第6位。 四、經驗和體會 (一)領導重視是抓好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關鍵 三年來,國家環保總局、省委、省政府、省環保局領導十分關注我市的環保工作,總局解振華局長和多位副局長、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省環保局張鴻銘局長多次來杭檢查指導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同時,市委、市政府和主要領導都十分重視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堅持把鞏固深化“創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市委、市政府召開有關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會議達30多次、制定出台有關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檔案達50多個,並在每年初召開的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都作重要講話,市長與市有關部門和區(縣、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簽訂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或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目標責任書,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親臨檢查環保和生態建設工作。市人大、市政協對環保工作也給予極大的關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市人大城建環保工作會議專題聽取了環保工作和生態市建設工作的匯報,並組織人大代表對環保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市環保部門進行行政執法評議,市人大就我市飲用水源保護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和立法,市政協全體主席會議和委員會多次專題聽取環保工作匯報,對進一步做好我市環保工作提出了積極的建議和意見,大力推動了我市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部門聯動是抓好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前提 三年來,市各有關部門和區政府認真落實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和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市計委、環保、建設、林水、行政執法、城管、交通、公安、房管、園文、工商等部門及各區政府都結合各自職責,積極抓好鞏固深化“創模”工作;市宣傳、教育、廣電、文化、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加大了鞏固深化“創模”、生態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市經委、國土、農業等部門積極督促礦山和礦產品加工企業關停轉遷,開展農業面源污染調查和畜禽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有力推動了我市鞏固“創模”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全民參與是搞好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基礎 我市充分發揮公眾參與和輿論監督在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作用,強化了環境宣傳。在報刊、電視、電台等媒體開闢了鞏固“創模”和環境保護工作專欄或專版,圍繞水環境整治、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清理整頓不法排污企業、非典期間醫療固廢處理、生態建設等環保中心工作從正反兩方面加強新聞宣傳報導。開展了《環境影響評價法》、《杭州市城市揚塵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等環保法律法規宣傳,在杭州電視台、杭州網通等宣傳環保知識。開展了環保輝煌三十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等環保大型宣傳活動。鞏固開展了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工地、綠色醫院、綠色工地、綠色列車、環境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舉辦了鄉鎮幹部環保培訓、綠色工地施工員培訓、暑期師資培訓等培訓班,在市區主要道路、公車、計程車、候車亭、建築工地、社區設立環保公益廣告牌,從而增強了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形成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極大地促進了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開展。 (四)強化執法是搞好鞏固深化“創模”工作的保障 三年來,我市以市“創模”領導小組及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為龍頭,以鞏固深化“創模”責任制、市“創模”辦、市環委會、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市區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等為抓手,進一步加強了對全市鞏固深化“創模”和環保工作的檢查、監督和考核。同時,我市堅持依法行政,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否決了一批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嚴格控制新污染產生,加強環境執法檢查,建立重點污染源線上監測,深入開展環境違法公眾有獎舉報行動,設立12345市長專線和12369環保投訴執線,“嚴查、嚴管、嚴罰、嚴處”環境違法行為,保護了民眾的環境權益,改善了杭州的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促進了杭州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經過三年努力,我市鞏固深化“創模” 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環境保護工作仍任重道遠。為把杭州2024年建設成為生態市,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進一步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這項基本國策,實施“環境立市”等五大戰略,堅持與時俱進,搶抓機遇,團結奮戰,紮實工作,努力“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促進杭州經濟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為杭州人民民眾創造更加美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