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一流業績,迎接十七大”徵文系列之四

早在上世紀30年代,毛主席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就號召全黨同志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並鮮明提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白求恩精神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至今仍保持著強大的感召力,很大程度上是緣於他那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一樣,都是管導向的,宣傳工作是輿論導向,組織工作是選人用人導向。導向作用非常重要,導向正確能給黨的事業帶來生機和活力,導向失誤無疑會給黨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組織工作雖然不像經濟工作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可以用一系列數據的增長來體現,但是組織工作任務重、戰線長、要求高,起著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比如選好了一個村級班子,就能推動一個村的經濟發展,造福一方百姓。組織工作的好壞,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是體現在質量上。因此,我們組織工作者要充分認識肩負的重大責任,本著對組織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自覺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為一種事業和職責。事業心和責任感不僅僅存在於心裡,還有外在的表現形式,體現在對工作的姿態、乾工作的標準。內外是相互統一,相輔相成的,既要有乾好工作和事業的強烈願望,還要有撲下身子、真抓實幹的實際行動。事業心、責任感作為一種精神面貌、工作姿態和思想境界,是組工幹部為組織事業奮鬥的思想基礎和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素質。一個缺乏事業心責任感的組工幹部,很難稱得上是合格的組工幹部。實踐證明,事業心責任感出動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戰鬥力。為此,我們要堅持事業為上、責任為重、工作為先,聚精會神幹事業,心無旁騖抓落實,真正把心思凝聚到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努力做到對民眾動真情,對工作有熱情,對社會懷恩情,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

三、對工作有熱情。對組織工作負責任,體現在對組織工作充滿著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忘我地為之付出和奉獻。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體現了一種事業追求和思想境界,體現了一種勤懇態度和精神風貌。如果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對本職工作心猿意馬,敷衍了事,組織工作就難以深入民眾,紮根基層。組工幹部要時刻牢記肩上的重任,以求實為本,以落實為責,樹立一抓到底的求實精神,在實幹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自覺地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兢兢業業地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在平時工作中,組織部同志上班早,下班晚,加班多,周末加班成了家常便飯,但每一位同志都毫無怨言,早把工作中的苦和累當成了通往理想目標的一門“必修課”,嚴格要求自己多一分責任感,少一分吃虧感;多一分奉獻心,少一分索取心。面對我區出現的新情況、新難點,組織工作越來越難,越來越煩,越來越細。只有把心思用在組織工作上,才能積極開動腦筋,創新觀念,強化服務理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基層服務,為民眾服務;只有具備成就組織事業的決心,才能積極改變工作方法,拓展服務領域,進一步發揮黨員幹部服務人民民眾的作用,紮實推進領導幹部破解難題工作;只有對組織工作懷有滿腔熱情,才能嚴格按照工作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規章制度執行意識,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成效,才能對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別是對“三大行動綱領”的實施方案,做到逐條細化、逐個落實、逐項檢查,使好的決策和政策執行到位。只有這樣,組工幹部才能創新一條又一條路子,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題。

二、對民眾動真情。“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當知縣時的感懷,關切之情中,透著沉甸甸的責任。孔繁森同志說:“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愛民惜民,對人民負責,為人民努力工作,是每一位優秀的黨員幹部都必備的素質。

“心繫民眾魚得水,背離民眾樹斷根”。組工幹部只有深入民眾,才能聽到真話、實話,掌握基層最真實的情況,才能有效地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只有廣泛聽取民眾的反映,才能對基層幹部作出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為選好人、用好人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深入了解民眾最迫切的願望,才能真正為民眾乾真事、辦實事,才能排民憂、解民難。對民眾充滿真情,不是惻隱之心,而是政治責任,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根本要求。衡量一名組工幹部對老百姓是否有真情,一個重要標尺就是看乾工作有沒有責任心。“代表不代表,行為見分曉;先進不先進,實踐來說明。”對民眾真心實意,就要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把責任心落實到具體崗位上,體現到每一個工作環節和細節中。現階段,鄞州區正面臨“黃金髮展期”和“問題多發期”的雙重挑戰,土地徵用、房屋拆遷、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新城區管理等涉及到廣大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需要解決,人民民眾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作為組工幹部,生命一天也不能空轉,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真真切切地做到對人民真正尊重、真情關懷、真誠服務。要全面落實區級領導聯鎮帶村和鎮鄉(街道)班子成員包片聯村制度,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既要到工作領先、發展率先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問題較多、矛盾尖銳的地方去指導工作,更要到貧薄村鎮、困難群體中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