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學習十七大精神心得體會

黨的十七大報告通篇蘊涵著一個重要的內在邏輯,這就是:要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同時,報告在回顧總結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歷程、經驗以及闡述如何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時,有兩句斬釘截鐵的話,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另一句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所闡明的這樣一篇全面的、發展的“改革論”,把堅持改革開放同完善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是有利於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有助於齊心協力完成改革攻堅的。

應當說,這是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個重大歷史貢獻,也是新時期以來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問題上與時俱進的新發展。人們從中不僅激盪起對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提高了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的責任感、使命感。 本文來自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本文來自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上,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無疑是最壯麗的史詩、最華彩的篇章。如果說,辛亥革命結束了沿襲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近代中國發展進步打開了閘門;如果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創造了前提;那么,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則使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開闢了道路,並對當今世界格局和人類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91文秘網歡迎你

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發生決不是偶然的。現在回過頭去看,近30年前,我們國家面臨的是十分困難的局面:十年內亂給我們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的混亂現象極其嚴重。而從粉碎“四人幫”到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撥亂反正呈現徘徊局面。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已開發國家紛紛進行後工業革命,許多開發中國家也加緊向現代化社會轉型。 91文秘網,原創範文樂園

所有這些,都對我們黨形成了巨大壓力。黨要在如此嚴重的困境中重新奮起,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面對困境和壓力,我們黨科學分析國內狀況和世界大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人民願望,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大智大勇,堅定地開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

91文秘網歡迎你

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說過三句振聾發聵的話。第一句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第二句是:“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這就表明,我們黨從“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曲折中深刻認識到,要擺脫我們當時所處的嚴重困境,要加快改變中國的面貌和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必須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必須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通過開放,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一個了不起的偉大覺醒。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以1978年我們黨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序幕拉開了,全面改革的進程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勢不可當地展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鄧小平同志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這兩句話,把改革開放的性質和目的說得很透徹、很深刻。聯繫當時的國內狀況和國際大勢,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實際上是被當時的困境和壓力逼出來的,其歷史背景和根本目的至少有這么三條:一是要通過撥亂反正,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同時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繼承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內亂給我國造成的危難和困境,在治窮致富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是要通過改革開放,擺脫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的束縛,擺脫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三是要抓住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順應世界範圍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擺脫落後、趕上時代,使我們這個黨成為這個新的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