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課外文體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為指導,引導和鼓勵廣大中國小生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體育、藝術活動,促進中國小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以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為載體和切入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覺鍛鍊身體的習慣,規範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推進課外文體活動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逐步形成學校文體特色,努力構建和諧校園、文明校園、活力校園。

二、實施原則

1、堅持教育性、藝術性、健身性、趣味性原則。課外文體活動要堅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規律和中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寓學于樂、寓煉于樂、寓藝于樂。

2、堅持全面性原則。課外文體活動要與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課外文體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層次學生髮展需要,促進中國小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的全面提高,並形成在普及與提高的基礎上良性發展的局面。

3、堅持全體性原則。課外文體活動的開展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從學生參與面的大小和人類多少選擇好課外文體活動的項目。形成人人參與課外文體活動,個個都有喜愛項目的課外文體活動新局面。

4、堅持自主自願與積極引導相結合原則。在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文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引導是必要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權和自主活動權,在組織活動時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自主討論、組織、操作、交流和評價的環境和氛圍。

5、堅持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原則。應以校內教育為主陣地,充分發揮校外教育的獨特功能,促進校內校外的有機結合,密切配合親職教育和社區教育,努力創建良好的課外教育環境。

6、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在課外文體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要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應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為由,排斥利於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等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

三、實施目標與方法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實施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主要內容,確保每個學生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具有一項藝術特長。在開齊開足體育和藝術課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要組織多層次、多樣化、生動活潑的課外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增強課外文體活動的吸引力,滿足全體學生個性發展和多樣化活動的需求。

1、活動時間:保證學生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開齊開足所有課程,每天安排課間操或大課間活動,每周安排2~3課時的文體活動。

2、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分為集體活動、分組活動。集體活動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級的集中鍛鍊。其特點是規模大、人數多、地點集中,活動時間、內容便於統一安排,能夠做到統一領導,督促檢查,相互促進。分組活動是指以班級、興趣小組等為單位活動。分組活動規模小、人數少,地點可以分散,方式靈活,便於組織和區別不同情況,並能發揮文體骨幹的作用。還有一種是校級的興趣活動,為上級各類競賽輸送特長人才。

(1)落實“三項規定”課外活動

蘇州市教育局下發了《蘇州市深化素質教育,豐富校園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三項規定的通知》,明確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把興趣愛好還給學生,把體育美育還給學生,還學生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社會實踐和團隊班會活動。規定國小每天下午3:20以後,學校必須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