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實施方案

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事物本質、識別他人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惡,提高情感智商和審美素養。

2、鍛鍊學生協調各種關係的能力,增強對事物觸類旁通的應變能力。

3、通過人文知識宣傳,開展科普知識講座,使學生提高人文知識素養。

主要途徑:

1、以技能課教學為主渠道,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2、各年級要因時因地的開設“心理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按因材施教原則,經常開展健康有益的第二課堂活動和各級別的學科活動,培養學生勇於展現個性特長的積極性。

4、創建學生社團,創辦興趣小組,提供學生髮展技能的機會;要著力抓好下列社團組織建設:學生會、團委會、班委會、書法小組、音樂小組、籃球隊、田徑隊、舞蹈對等。

5、利用校園板報、學生創辦的《班級周報》、班級學習園地等文化陣地,宣傳文學、藝術等方面知識和信息。

6、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各種演講比賽及辯論賽,使學生在競賽中學知識,在辯論中練能力。

7、創建花園式校園環境,每年不定期開辦各種人文知識講座;豐富學生業餘生活。

8、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每學年組織1—3次大型綜藝活動。

9、組織學生舉辦繪畫、書法、攝影等藝術展覽,創辦各類學生作品展。

10、充分運用校園網路系統、廣播系統、多媒體等對全校同學進行多方面的人文素質培養和科普知識教育。

要求:

1、上述教育內容面向全體學生,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選修或參加其中有關活動。

2、人文基礎知識和科學普及知識講座,每學期至少組織1~2次,內容要系列化,並逐步完善。

3、各級各部門要有計畫、有組織地開展活動,做到制度健全、報批手續完善、健康發展。

4、各項活動制度化,團委、學生會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必須有計畫、有落實、有總結。

(三)身心健康教育

目標: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2、開展心理諮詢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主要途徑:

1、學校成立心理健康諮詢中心,結合專業課教學,開設健康教育課,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觀念,掌握維護自身健康的方法和技巧。

2、開展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課題研究,不斷探索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3、每年舉辦田徑運動會和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各種體育競賽活動。

4、認真做好學生體育素質達標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5、組織好校田徑隊、男女籃球隊,定期集訓並參加各種比賽。

6、校醫務室定期宣傳防病治病的常識,做好學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

7、以學工處、醫務室為主,組織每年的新生體檢工作。

要求:

1、所有活動及各項教育內容面對全校學生。

2、不斷改革體育教學內容,儘可能體現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鍛鍊的意識。

3、各項工作要列入相應部門的工作計畫,並認真組織實施,做到有計畫、有落實、有總結。

四、實施措施

1、成立素質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校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檢查和評估學校素質教育方案的實施情況。

2、構建以教師、學校行政系統為主線的素質教育實施網路,逐步形成處處是課堂,人人是教師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四育人(即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體系。

3、素質教育工作部門分工

(1) 教務處全面負責學科教學改革、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素質教育、政治理論教學、體育教學、美育教學的計畫、組織、實施和考核。

(2) 黨支部、學生會、團委及全面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質教育、勞動教育、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和考核、獎懲工作;負責學生社團的組織發展、組織建設、工作檢查和年度考核評比工作。各教研組按照科學、規範管理的原則,根據教務處和主管教研副校長的部署,具體組織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施;主動開展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

(3)黨支部具體負責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組織、實施;工會負責全員健身活動的實施;技能組負責開展學生常規體育鍛鍊工作的實施和管理。

(4)學校黨支部、辦公室負責校園文化建設,宣傳教育要以輿論為先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5) 後勤處全面負責花園式校園環境的建設,做好全校師生的後勤保障工作,著力體現服務育人。

(6) 學生會要在學校的具體指導下,努力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工作,注重學生幹部隊伍的建設,發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橋樑紐帶作用。

(7) 政教處全面負責學生的法紀、安全及自我保護教育,協助學工處進行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管理、重大違紀學生的教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