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觀後感優秀文章

傾聽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話所吸引:“我相信歷史會做出正確的評價。”

翻開歷史,我會被這樣的一段文字所震撼,所表達的思想感動千年,所描繪出的一座豐碑靜靜地聳立在天地之間。

閱讀歷史,慢慢感受著逝去的歲月中,浮現出的一個個悲壯的鏡頭,牽動人心的一幕幕。

走進歷史,踩著前人留下的腳印,走進一個貧苦的部落--蘭考,一片荒涼中,我看到了一位平凡的人物--焦裕祿。

從小就聽說過焦裕祿,小時候也看過關於焦裕祿的電影電視,只是小時不懂,怎么大家都穿得破破爛爛的。後來同班一位同學也姓焦,我還問他焦裕祿是不是他的親人。焦裕祿不愧是黨的好乾部。最近看了電影《焦裕祿》,本以為看過那么多次早都沒有感覺了,沒有想到差點把我看哭了,這樣的人總是讓我覺得離現實很遙遠但是又很真實,但就是因為覺得有這樣真實而遙遠的人存在,才讓我生活沒有那么的可悲,覺得除了忙著活下去,生活還有其他很多的意義,也許這就叫做信仰?我也說不清。 以前看過採訪一個北大的男生大二還是大幾去參軍,為此錯過了不少不錯的機會,記者問他為什麼,回答說“男兒意氣,無關富貴”,當然你可以說他在炒作之類,但就是這樣的一句話讓我莫名的感動了很久,在這個充滿誘惑的只以金錢和權利來衡量成功與否的世界裡,這些遵守著自己內心道德準則的人可以給我帶來很多的感動和力量。

記不清哪朝哪代哪位詩人寫下的詩:“位卑未敢忘憂國”。更有人人皆知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焦裕祿,一位普普通通的國家幹部,在當時既沒有漂亮的汽車,更沒有寬敞的房子,有的卻是一顆憂國憂民的心。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民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民眾之中,和民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黃沙嚇不走他,洪水擋不住他,鹽鹼難不住他,焦裕祿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的忠誠,帶領全縣幹部民眾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頑強拼搏,治理“三害”;他時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想的仍是麥子的長勢、民眾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生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凡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光輝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觀看完電影后,我們進行了討論,有人突然提起,被稱為“縣委書記好榜樣”的焦裕祿的主要政績是什麼?同志們說法不一,有的人說,是他帶領民眾治理風沙鹽鹼,不屈不撓的向自然災害作鬥爭;有的人說,是他牢記黨的號召,時刻關心人民民眾的疾苦;有的人說,是他能堅持原則,向錯誤的思想進行抵制和鬥爭;有的人說,是他嚴於律已,不搞特殊化等。這都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