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實習報告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為 "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

他們是因為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為下肢殘、侏儒、皮膚病、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三:在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

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套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武漢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1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餘的,就暫時滯留在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著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複製到不同的日子裡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裡,福利院為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著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第五:對專業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那時侯我們理解到社會工作傳遞給人的是一種價值理念,它是一種溫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關於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係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衝坡".面對他們突發的情緒轉變、不願對我們說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時,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這樣問題不會惡化,許多小問題會在這個過程中化解。然而,要解決問題我們必須熟練地運用各種專業技能。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於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捨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 "關愛的心"成為一種本能,本能意味著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度之間反覆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說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三)案主的問題

在十周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身體的缺陷、社會知識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們產生很深的自卑感,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院方對他們的總體評價是:懶惰、沒有上進心、自私、不會與人交往、不會關心人等等。這些為一個成人定性的詞語,卻用在孩子身上。環境在不能為他們提供應有的愛、自由和關懷的情況下,絲毫沒有降低對他們的苛刻要求。的確,他們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閉性和對外界的防備心理,這造成他們不會交往、不會關心他人。這是因為在生活中他們很少受到來自道德、寬容、勵志等方面的關懷和教育;這是他們在自我照顧過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種求生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