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礦山工廠里的實習報告例文

順達石粉廠是我窺視社會的前站,2011年7月13日至2011年8月7日我在這裡學習了25天,從學校到社會的落差是我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興趣。從一來到這裡我就喜歡聽人們的的箇中談話問他們關於這個廠了一些事,從他們的談話和回答中我逐漸認識了這個我認為不像廠的廠子,我開始認為她是雜亂而無序的,怎么會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時代生存這么多年呢?後來我發現她也有她的生存模式的獨特之處和豐厚的生存土壤,在中國大量勞動力閒置,產業科技要求相對較低,還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我逐漸了解到了廠子建的設體制完全是家庭式的生產單位組成,這個年產量略小於1.5萬噸的小廠就是由5個家庭單位組成廠子骨幹,也有少量散工。且新疆地處西域還在科技輻射區域之外,並且市場需求量大用途廣,其產品為不同大小碳酸鈣顆粒,其大粉粹機下六個產品主要用做建築材料,如很多花崗岩地板的材料就是小棒或中棒摻入水泥乾後打磨而成的,不僅美觀還防水結實耐用。其餘由這六種中的滯銷產品深加工為更小的8目、10目、20目、40目、60目、80目六個產品顆粒,分別適用於大小牲畜的飼料添加劑,如雞鴨鵝用40、60、80目的而豬牛羊則用8目10目合適,還有部分產品套用於化學工業和化工中鈣試劑及相應產品的生產。

在這二十五天裡,通過各方觀察得出該廠飼料和建材的成本核算如下:礦山一年下料約1.5萬噸,稅費10萬元/年(約6.1元/噸),放炮費12元/平方(約5萬元/年,3.3元/噸),礦山下料費10元/噸,運費8元/噸,粉料5元/噸,電費1.6元/噸,篩料14.5元/噸,袋子8元/20個,電費0.3元/噸。小粉粹成本合計:10+8+5+14.5+6.1+1.6+8+0.3+3.3=56.8,建材成本合計:10+8+5+6.1+1.6+3.3=34。飼料買價為100元/噸,成本按60元/噸算其利潤率為(100-60)/100=40﹪,建材賣價80元/噸,其成本按35元/噸算,利潤率為(80-35)/80=56.3﹪,該廠年收入為13000*100*40﹪+XX*80*56.3﹪=610080。

現有的生產流程及生產設備和我思想中的改革方案及改革優勢。這類廠都是將廠分為兩部分礦山和廠本部,礦山條件艱苦沒有電,完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相關的娛樂和放鬆條件,使得員工沒有做夠的動力很難在此常年落腳,員工有很強的流動性,也是限制開山下料量的一個因數。生產工具較之上個世紀以有很多進步但任然很落後,除空壓機外,其他工具(如錘子簸子拉拉車)很是緩慢且效率不高還很費力,如要想提高產量減少成本,除考慮市場因數外這是重要環節,其車輛運輸也很慢,四個車3個12噸一個13噸還要要等粉料工粉完了在能進行下一次運輸。我考慮的改革方案也是現在在一些同類廠子開始實施的方案,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真理,改用挖機鏟料裝車,車也換成15噸~19噸的翻斗車,提高運輸效率。

提高礦山的年下料量,藉此機會開闢更加廣闊的市場,如果市場達到飽和,也可一將建材產品堆積起來(本部地勢寬廣無需考慮地方不夠問題),儘量是礦山產量達現在的三到五倍就節約了每年稅費而是到四十萬元,可進一步減少成本和對礦山的年年操勞。對於廠本部,我認為該現在的兩梯式為三梯式,經過我觀察和思考在本部制約產量的環節在篩料上,由於篩料勞動量大又考驗工人技術,一般工人承受不了這種活,急需改革設備。由於兩梯式只有粉料粉粹機和篩子的落差,沒有篩料的小粉粹機的落差造成了要靠人工將石料送入一米左右的餵料口,其難度和速度就由想便知了。如加一梯改用更大更結實的閘閥式餵料口,可達到無人控制,自然提高成品的出產速率。雖然我認為的改革方案只有初步思路,但相對投入小,風險也較低,一旦改革成功還會縮減工人,降低工價,增加利潤率,擴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