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聞專業畢業生實習報告

在學校學了三年的課程,中間利用暑期和課餘時間也曾在新聞單位做過短期的實習,只是接觸了一些新聞采編而已。從XX年7月大三暑假開始,一直到今年2月大四寒假,前後半年多的時間,作為“全職”實習,收穫與以前的短期實習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半年多,我也沒想到,自己會“跑遍大江南北”,這其中有許多人生的機遇,抓住的,失去的,但我覺得抓住和失去都有原來想不到的價值。下面就按時間,以實習時不同的單位來做個總結報告,算是對我畢業實習畫上一個句號。

一、東方今報階段(XX年7月—XX年8月)

放假前,托人幫忙與東方今報胡楊副總聯繫好了實習崗位,一放假,我和新聞班的惠萬里就到了今報熱線部實習。今報的記者都很年輕,大家關係都好相處,帶我的楊海霞記者和與我座位相臨的孫旭陽記者對我特別好。

到那後,第一次出去採訪是和一位做實習攝影的同學一起跟著楊文哲和攝影記者邱琦去做個車禍稿子。是一位農民開一奔馬機動三輪賣菜,可對他們鄭州市區是禁止進入的,當在一路口交警要將他們攔下時,農民可能心裡一慌,車子沒控制住就把交警給撞飛了。我們接到線索時,也沒有現場,受傷交警被拉往醫院,農民正被帶往交警隊。我們就直接去了醫院。到了醫院,受傷交警正接受檢查,一名女士扶著一名兒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聲充滿了驚恐。

第一次見到如此的場景,我嚇呆了。哪裡還會採訪新聞當事人,就跟著他們亂轉。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們就離開了。離開時,楊記者問我“你怎么不採訪啊?”我說“我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不知道該怎么採訪,他們在痛哭啊!”“這算什麼啊,以後比這更慘烈的場面多的是!”他有點生氣的對我說。接著邱老師也發話了,“你看看你們兩個,一個不問一個不拍,以後還這樣就不帶你們出來了!”我們兩個聽了,都低著頭。

楊海霞老師讓我做的第一個稿子就是個大策劃,是“重磅閱讀”版上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出現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長大了但養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贍養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輕一代)問題。她只把選題告訴我,讓我去鄭州的都市村莊裡去採訪尋找這樣的案例,她也找案例並且採訪有關專家。我就一個人到都市村莊裡去找,以租房的名義,邊談房子邊和房東老太太們聊他們的兒女,讓我慶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較有典型意義,有新聞價值。就這樣跑了三個都市村莊,第二天又去了兩個街道辦事處,問問他們年輕人有多少事業登記,及這些人的基本情況。就這樣,光這一個事,跑了4天,寫好稿子,等了一個周,稿子終究沒有刊登。接著又做了黑龍江某地恢復婚檢和大學生可以結婚規定的“重磅閱讀”稿,我就一個人去河南財院、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大學工學院等校園轉悠,採訪大學生對可以結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來自武漢的大學生,因為他們學校就有一名女大學生結婚了,女孩出嫁當天也也經歷了。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沒事。但等我回去,被楊老師一提問,才發現自己問的好不詳細,許多細節都沒有問到。稿子寫好就刊登了,但沒有署我的名。這個雖然心裡有點不是滋味,但還是可以接受的。與此同時,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