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儘管在配合比上採取了減少混凝土裂縫的技術措施,但由於水泥水化熱溫升較大,在澆築後散熱高峰期如果保溫養護不佳仍然會引起混凝土承台、底板及其它厚大體積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過大,表層混凝土收縮過大,產生超過混凝土抗拉極限的拉應力,從而使混凝土產生深度裂縫,甚至是貫穿裂縫,使地下室混凝土達不到抗滲防水的功能。為了保證地下室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gb50204-XX所規定的25 ℃之內,可在混凝土結構厚度1000mm以上的構件中分層埋設了循環水管,在混凝土澆築完後,並根據監溫系統所測到的混凝土內外溫差,調節循環水量從而達到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的目的。

為了準確掌握大體積混凝土溫度上升和下降變化規律,嚴格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小於25℃,在混凝土內部沿高度方向設定了不同深度的測溫點,平面上為每m2布置一個測溫點,測溫點的選定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地下室大體積混凝土各部位溫度。在混凝土澆築20小時後開始測溫,每隔4小時測一次,並做好記錄,共測至第10天,測溫主要內容是測定混凝土核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25 ℃)及測定混凝土表層溫度與天氣溫度之差(<25℃),對所記錄的各時期的測溫數據整理。通過以上的技術措施,可以達到了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保持在 25℃之內的目的,避免了因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造成危害性裂縫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