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綜合實習報告

(2)收集有關實習地區的文獻資料,包括大、中比例尺地形圖和有關專業圖件。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區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要特別注意了解實習區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儘量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3)進行野外預查。通過預查進一步確定實習地區和實習路線。專業指導教師要通過預查進行備課,選擇最優的實習方案,確定觀察路線和實習點上的實習內容,包括教師講授的內容和學生觀察與操作的內容。預查中要儘量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取得聯繫,一方面通過他們了解區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可以求得他們對野外實習的支持。

通過預查,還要落實實習隊的野外後勤工作,包括落實實習隊的食宿地點、交通工具等。注意了解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給養條件、氣候條件、衛生條件及安全保證情況等。

(4)野外實習計畫。根據教學實習目的,確定詳細的實習日程,寫出每一天的實習路線、地點及主要內容。日程的安排,既要考慮實習內容的合理順序,又要考慮交通和路線的條件,儘量做到經濟、合理。實習中要保留適當的休息時間,特別是在野外工作量大,學生容易疲勞的情況下,休息之後可以收到更好的實習效果。實習計畫應寫明各階段對學生的主要要求。

(5)向學生介紹實習地區的基本狀況和主要實習內容。首先讓學生對實習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在野外實習和獨立觀察判斷。實習教師指導學生收集、查閱實習地區的有關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社會生活活動狀況的歷史和現狀等有關文獻資料和圖件,包括前人的調查報告、論文、專著、地形圖、各種專業地圖、航片、衛片、tm磁帶等。

(6)其它準備。

1. 體能準備。

野外實習經常需要連續地坐車、大劑量的運動,對參加的每個人都是體能和精神上的考驗,所以,保質充沛的體能和精力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

2. 物質準備

第一,實習過程中所使用交通工具的安排、落實。

第二,實習中所需的設備、器材等的準備,如照相機、攝像機、羅盤等。

第三,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準備。

第四,個人生活用品以及與野外實習相適宜的著裝準備。

第五,為預防突發事件,請遵循前人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兩條訓誡“窮家富路”和“冬天出門帶乾糧,夏天出門帶衣裳”,後者對乾旱區域更具現實意義。

(二)野外工作階段

野外階段是實習過程的主體部分,野外工作的時間、地點、內容和方式要按實習計畫進行。在路線調查或沿途觀察中,要隨時對照地形圖,在圖上確定自己的位置,並把觀察到的特殊現象和地理界限等標記在地圖上。在途中停歇或到達觀察點時,要將沿途看到的主要現象、主要認識和主要問題記在野外記錄薄上。

(1)實習記錄。它是實習的最基礎成果,是編寫實習報告與習作論文的基本依據,因此要及時真實地記錄下來。記錄內容包括沿途觀察和實習點的觀察與描述。

(2)照相與素描。照相已成為野外實習必不可少的手段,可全面、記錄自然環境特徵。素描是自然地理實習的重要補充,它可有意識地取捨,突出重點,達到照片無法表現的效果,尤其是對地貌和植物的描述,有條件的同學可充分發揮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