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認識區域網路的組網設備、掌握區域網路組網方法;

2.了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和原理;

3.參觀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網路結構,對計算機網路組成、硬體設備等有一定的認識;了解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重點掌握匯流排型和星型結構的特點)和區域網路組網方法;

4. 初步了解網卡和協定的安裝配置。

二、實習內容

1.  了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組成;

2.  認識網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路設備;

3.  講解網線(雙絞線與rj—45接頭)的製作工具、製作方法;

4.  講解區域網路組網方法;

5.  參觀並講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區域網路組成;

了解網路協定和網路配置。

三,實習的基本方法

本次實習主要採取參觀的形式,有我們的代課老師(楊老師)把全班三十二人次分為了兩組。

首先是對區域網路的組網設備進行認識和街掃區域網路的組法。其間,楊老師通過實物分組進行講解計算機硬體系統的組成,網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等網路設備的功能和用途,區域網路組建的方法,具體講解了乙太網的組網方法,包括網卡安裝、網線認識和製作方法、集線器連線形式和方法等內容。我們大家都在認真聽講,仔細觀察,並做好了作好了相關的記錄。

其次,參觀了實習機房網路的組成,這與使得實習與區域網路 的組成、安裝、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計算機教學實習中心機房作為網路實例,觀察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並畫出了網路拓撲結構圖 。觀察了機房內聯網計算機的數量、配置、使用的作業系統、網路連線方式,交換機間的連線關係,網路拓撲結構、網路建成的時間等數據。記錄了網路中使用硬體設備的名稱、用途及連線的方式。畫出了實習中心網路拓撲結構示意圖,參照的是信息工程學院網路教學網站。並進行分析了網路使用的結構及其所屬類型。(後附實習機房網路結構示意圖與

交換機連線示意圖)

第三步,.對計算機網路的參數設定的觀察。

做這部實習時,首先要啟動計算機,然後查看計算機的網路參數,並記錄主要網路配置參數。 具體有如下幾步操作。

a.在windows系統的桌面上選中“網上鄰居”圖示,單擊右鍵,在彈出得選單中單擊“屬性”選項對話框(或單擊“開始”→“設定”→“控制臺”→“網路”圖示,即出現“網路”配置)。了解網路配置。

b.單擊“標識”選項卡,了解計算機名字、工作組名和計算機說明等信息。

第四步,了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

在做完前三步後我們的實習任務是了解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老師給我們言傳身教,親自給我們演示了雙絞線、rj—45接頭的製作方法。首先、認識五類雙絞線的結構:觀察雙絞線的對數,顏色標識等。

實習使用的雙絞線是5類線。由8根線組成,顏色分別為:【橙白,橙】,【綠白,綠】,【藍白,藍】, 【棕白,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