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家教實踐報告:用真心打動學生

再次,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耐心”:面對一個國小生,她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第三,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與人“交心”:在教學中不能夠“閉門造車”、“一葉障目,不視泰山”,要多與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與家長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利於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時將教學進展及時反饋給家長,有利於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同時,我還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師請教,他們的經驗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家教生活還讓我想起了很多東西,城市與農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所以說老師在教學中的側重點也應該不一樣。生長在這兩個世界的人們,在某些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農村的孩子假期都要到地里去幫父母幹些粗重的農活兒之餘才能擠出一些時間來學習,絕大多數重來沒有請過什麼家教。但他們的學習都很自覺。他們能夠體會到勞動的艱辛、懂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懂得為將來的幸福去拼搏。因此,他們不會懶惰。相反,會更加勤勞地工作和學習,為的是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優裕,孩子生長在如此的環境裡,天生不懂得吃苦。家長都盡一切努力給自己的孩子創造儘可能舒適的環境,上學放學有人接送,提出的種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甚至連自己的房間都會有人整理打掃。生活如此安逸,反而養成懶惰散漫的習慣。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很有必要。城市孩子缺少像農村孩子那樣多的吃苦機會,我認為這是一種遺憾。這也是值得城市孩子的家長們教育子女時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通過這次的為時一個月的實踐,從另一個側面也檢驗了自己的各方面的情況,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同時也發現一些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欠缺與不足,以及自己在專業上需要不足的地方,這也使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仍需不斷的彌補和提高。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也了解了很多,從中我明白了一個基本的道理,一份真心,加一份耐心,加一份專心,加一份動力,再加上自己紮實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好的老師必備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