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師範實習報告

基本情況

1、課堂教學:完成教案數為8份,上課節數為12節

2、班主任工作:組織了一次“怎么樣學好英語”的主題班會;在班上組織了一次以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的詩歌朗誦比賽,選送代表參加學校的比賽.帶領學生出了一期以“安全意識”為主題的黑板報;參加了學生的廣播操比賽的訓練及體育課;檢查學生的早操情況及衛生情況,幫助班主任做好兩次家長會的前期準備工作。

這次實習令我感受頗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自己所擁有的知識,那只是滄海一粟,所以應該在以後的生活中繼續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堅持與時俱進,要讓自己的知識跟上時代的發展,不然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的;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內涵。教學,不僅是老師教,更重要的是學生學,老師也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時刻反思,才能更好的促進教學。

首先,我讓我們班的班長給我畫了一份學生的座位表,因為我知道,記不住學生的名字,看似小事,其實它在學生眼中是很重要的,如果記不住學生的名字,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沒有地位,老師不重視自己,老師不關心自己,甚至會產生隔閡。在前面兩周聽課的時間裡,我就抓緊時間把每個學生和他們的名字對上號。所以我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叫學生起來回答問題都沒有叫錯名字,下課後同學們都圍著我問:“老師,你怎么才來就知道我們的名字呀?”有些學生還抱僥倖心理,以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等我叫出他的名字時,都大吃一驚,這也是我們班學生最佩服我的地方,這也使我明白了:溝通是一種 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做。 下課後,孩子們經過我時,都敬個禮再親切地喊一聲:“老師好!”,我都覺得心情很愉快,原來快樂竟如此簡單,只因被一群天真的孩子們認可。

在我從事教育教學活動時,我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並不是很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對於一個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特別是對於這些才接觸到英語的學生來說,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學習入門的階梯,興趣孕育著希望,興趣溢著動力。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只是學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老師的激情與耐心,這是做位一名老師應該具備的。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在不知不覺中落下了帷幕。在這段時間裡,我學到了很多在大學課堂里根本學不到的東西,也體驗到了很多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歷。但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將平日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於實踐,並且通過實踐檢驗了自己關於英語教學方面的假設和猜想,取得了一些令自己滿意的成績。我將從英語教學,實習班主任和教學研究三個方面對自己的實習工作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首先,在英語教學方面。按照實習之初的計畫,實習的前兩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聽課和評課。從實習的第三周開始,我體驗了幾節正規的英語教學課。真實的英語課堂與我們平日的模擬課堂是完全不一樣的。實習期間試講時,面對的也是自己的同學,每位同學都非常的excellent.但是,在真實的課堂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掌握知識的程度不一樣,接受新知識的速度也不一樣。而老師要面對全體學生展開教學不能僅僅局限於幾個人。比如說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不上的時候,老師該怎么辦呢?站在講台上吹鬍子瞪眼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這有是我們在上課時經常碰到的問題。再加上自己此次是在初一年級實習,一堂課的知識結構是十分緊湊的,只要一個環節出錯或者中斷,就會影響自己的整個教學流程。往往在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並適當地簡化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