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專業認知實習報告

路基測量是一項超累計的工作,測量及計算單調且工作量較大,xx的太陽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把我們幾個實習生曬得黑不溜秋。由於原料的問題,有時一段匝道輾壓後與輾壓前的高差只有三四公分,但也不得不對輾壓後的路基進行測量。路基最高處填土達五米高,只得反反覆覆對路基進行測量及放樣,昨天nw匝道,今天wn匝道,翻來覆去——閒時在項目部看《施工員一本通》,上面有一句話:作為施工員,必須有具有一定的身體素質。這次實習,我覺得這上面還得加上一句:還必須有一定的心理素質,因為工程施工實在是太單調了。

四、實習中的反面教材

其次實習工地上施工員們都有著豐富的施工經驗,無論是測量還是鋼筋的綁紮,與那些老師傅們在一起,確實很學到許多的施工知識。便是最為簡單的稜鏡的扶直,老師傅們所教的方法也能讓人耳目一新。

不過,實習中遇到的一些反面教材也不得不讓人深以為戒,無論將來有用與否,這些都將是人生中的一筆材富。

反面教材1:總工閉門造車

項目部對xx立交橋項目有一個詳細的項目施工計畫,但是每周的例會上,施工員們總結當周的施工進度時,總是會置疑項目總工程師所制定的“施工計畫”。舉例:xx立交橋的的ws及ne匝道臨近一加油站,在施工計畫中,這兩條匝道本是己進入路面鋪築瀝青,但是此地的交通量大,加油站遲遲不能拆遷,再加上附近有金庫等報密級別很高的特殊部門,地下有特殊的軍用電纜無法動土,兩條匝道自征地後一直處於荒廢狀態,連清表的工作都沒有完成。像這樣的無視特殊情況但己制定了所謂的計畫的地方還有數處,每月的施工進度還不能完成計畫的40%(施工員的原話),為此施工員們意見很大,覺得所謂的計畫完全是閉門造車,根本行不通。

反面教材2:施工組織不利

澆築混凝土箱梁結構是環節最多、最不易控制的一道工序,在施工中必須解決好施工組織、澆築順序、強度、坍落度控制、振搗及孔道保護等一系列問題才能保證澆築質量以及下上工序的順利完成。

然而,箱梁的第一次澆築便出現了較大的問題,現場的監理負責人大發雷霆。由於翼板梁澆築時,正值最熱的中午,混凝土初凝時間縮短,現場指揮的項目經理等調配人力不及時,部分翼板及預應力的齒塊振搗不及時,混凝土初凝後沒法用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振搗,而項目部也沒有準備平板式振動器。用那位監理負責人的話說:“這翼板中間肯定會氣泡,到時如果拆模的時候翼板出現裂縫,那么我們一個也跑不了。而且這些齒塊肯定要不得,一定得鑿掉!”。

可惜,澆完混凝土後實習結束,這些問題到底是怎么個除理法,不得而知。不過因施工組織不利,沒能及時發現問題,更沒能及時的做出反應,從而引發大問題這件事,值得我們深思。

五、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雖只四十餘日,也算不得完美,但實習所得卻是實實在在。實習與在學校中學得,並與書本相驗證,得以下幾點實習總結。

1、書本中的重點(考驗重點)可能在施工中毫無用武之地

在實習前,雖然有聽聞過書中知識於施工作用不大這種說法,但自己真實感受了一次現場施工後才深深體會到書本知識與施工套用的出入。一座主跨線橋僅180米,工程主線全長僅3公里的立交橋,其各類設計圖紙有數尺之厚。在設計圖紙中,無論是道路中線控制點的坐標還是排水管道井口的坐標,凡是要精確得到的,設計圖紙上都標出得清清楚楚。書本中關於豎曲線、橫曲線的計算,在施工過程中壓根就用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