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科學專業大學生豬場實習報告

我在豬場實習的,實習的時間是2024年2月14日至5月15日,實習內容主要是負責保育舍和肥豬舍的疾病防治。在這三個月的實習時間裡,主要的工作是給豬看病打針。還幫忙賣豬和轉豬,從中學會了一些很有用的技巧。

在這三個月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己在去年的實習中沒有把基礎的技能學好。量體溫的操作不規範,稀釋藥物和抽藥的水平不夠專業,打針的速度太慢,打針的位置不太準確。

量體溫時,先把體溫計甩幾下,讓它在35°c一下,然後用酒精棉球擦一下,一是起到了消毒的作用,二是體溫計濕潤了,方便插進豬的肛門裡。插體溫計要鏇轉的插進去,這樣會減少阻力,讓豬覺得不是很疼。測體溫的時間是3分鐘,拔出體溫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然後讀取溫度所在的刻度。

去年的實習,一直以為只要把瓶中液體的藥物抽完就可以了,忽略了細節。稀釋青黴素,需要用複方氨基比林稀釋,有時候用氯化鈉生理鹽水也可以的,但是不可以用葡萄糖注射液,雖然也有氯化鈉,但是這樣稀釋了,會影響到藥物的效果。將10毫升的氨基比林抽完,打到青黴素瓶,注射器不用拔出來,固定好,將瓶子來回的搖晃,等到瓶中看不到固體的青黴素粉末,說明已經稀釋好了,抽的時候儘量不要來回的抽,這樣會產生很多的泡沫。稀釋速克(頭孢噻呋),可以用黃芪多糖,也可以用生理鹽水。速克的瓶子都是真空的,將稀釋液打到瓶中,然後拔出,搖晃瓶子,使其溶解。先在注射器抽一些空氣,然後將針頭插到瓶子的凹口中,將空氣打到瓶中,再抽藥,抽到最後,將瓶子甩一下,使其中的藥液全部匯集到一處再抽,這樣抽的比較乾淨。

打針不夠快、準。在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對於豬欄里亂跑的豬感到無從下手,總是跑來跑去,不好打,當時很討厭打針,總是打不好,不想打。後來掌握了一些竅門和技巧,打的多了,熟練了。比如豬睡在靠近欄位旁邊,可以在外面打,這樣好打又省時間,如果進去打,沒打好,豬跑來跑去,就有不必要的麻煩了。有時候豬在亂跑,你可以停一下,讓它跑累了,自己就會停下來了,抓住時機,馬上打,就省力多了。剛開始打針,知道該打在哪個部位,可是打了之後就看出有偏差了。正確的注射部位是在一個勁部等邊三角形內,以大豬為例:三角形的底邊於肩前2厘米,頂角距耳後2厘米,上邊於勁韌帶下,注射點最好在三角形中部。注射部位太高,腰圍會注於勁韌帶、脂肪層,吸收不良,藥效較差;注射點太低,藥液會注入腮腺、刺傷勁椎。注射點偏後會刺傷肩胛骨,不僅藥效較差,還會產生炎症、腫脹。針打多了,還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經常把針頭給打彎了。雖然知道該怎么做,但是經常有沒做到。在注射時將針頭全部刺入豬體內,且用力向畜體方向推注射器,使針頭底座與畜體緊靠,並使針管與豬體呈垂直,當豬騷動時豬體能帶動針體與豬體同時向前移動,這樣豬體內的針頭和針管移動是同步的,針頭就自然不會因豬體騷動而彎折。

我自己覺得,給豬看病是很重要的。現在的我,可以給豬看病了,看的是症狀明顯的,拐角的大豬,一般第一次打針使用青黴素+氨基比林,第二次可以增加地塞米松,還有可以加鏈黴素。腳腫的小豬,可以用頭孢曲松、林可黴素。呼吸道疾病,可以用氟苯尼考、卡那黴素、卡那黴素+林可黴素、青黴素+卡那黴素。仔豬拉稀,可以用氧氟沙星,大一些的豬,則可以用乙醯甲喹,還有可以聯合用藥,乙醯甲喹+慶大黴素。皮膚出現爛皮的,可以使用青黴素+氨基比林、阿莫西林、頭孢噻呋、多西環素。退燒的,可以使用安乃近、氨基比林。倒地不起的、四肢呈划水樣的,疑是偽狂犬、副豬嗜血桿菌、腦炎,一般第一次使用磺胺間甲氧嘧啶,第二次可以使用頭孢曲松或則青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