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二)、製冷系統工作過程如下:蒸發器中的液體製冷劑在低壓蒸氣壓力p。、蒸發溫度t。下,從高於t。的被冷卻物體或流體中吸取熱量沸騰汽化。壓縮機不斷地從蒸發器內吸入低壓製冷劑的蒸汽,並將它壓縮到冷凝壓力p,然後將高壓、高溫的製冷劑蒸汽送往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製冷劑蒸汽在壓力p下等壓冷卻、冷凝成製冷劑液體。製冷劑在冷卻冷凝時放出的熱量傳給周圍環境的冷卻介質(水或空氣),冷凝後的製冷劑液體通過膨脹閥進入蒸發器。當製冷劑通過膨脹閥時,壓力從高壓p降到p。,部分液體汽化成為製冷劑的氣液混合物。混合物中的蒸汽成為閃發蒸汽,在它被壓縮機重新吸入之前幾乎不在起吸熱作用,混合物中的液體將重新從被冷卻物體中吸取熱量汽化。製冷劑在系統中經過汽化、壓縮、冷凝和節流四個過程,完成一個製冷循環。

五、供熱部分

主要參觀了xx大廈和xx熱電廠。xx大廈採用傳統暖氣進行供暖,各組暖氣連線採取串聯。82米的樓共分了三個區域供熱,四樓一個分區,九樓十樓間有個分區。各分區採用膨脹閥連線。xx大廈的供熱因為採用常壓鍋爐,所以揚程必須高於供熱高度。這樣雖然安全,但也比較耗能。

集中供熱是指以熱水或蒸汽作為熱媒,由一個或多個熱源通過熱網向城市、鎮或其中某些區域熱用戶供應熱能的方式。

集中供熱系統包括熱源、熱網和用戶 3 部分。熱源主要是熱電站和區域鍋爐房(工業區域鍋爐房一般採用蒸汽鍋爐,民用區域鍋爐房一般採用熱水鍋爐),以煤、重油或天然氣為燃料;有的國家已廣泛利用垃圾作燃料。工業餘熱和地熱也可作熱源 。核能供熱有節約大量礦物燃料,減輕運輸壓力等優點。熱網分為熱水管網和蒸汽管網,由輸熱幹線、配熱幹線和支線組成,其布局主要根據城市熱負荷分布情況、街區狀況、發展規劃及地形地質等條件確定,一般布置成枝狀,敷設在地下。主要用於工業和民用建築的採暖、通風、空調和熱水供應 ,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烘乾、蒸煮、清洗、溶化、致冷 、汽錘和汽泵等操作。

(一)、供熱原理

熱泵主要由製冷壓縮機、冷凝器、膨脹閥、蒸發器等組成製冷迴路,在製冷迴路內充注製冷劑。製冷壓縮機通入三相交流電高速鏇轉,將低溫低壓製冷劑氣體吸入壓縮機,經壓縮後變成高壓高溫氣體,該高溫高壓氣體經冷凝器被冷卻水冷卻,變成中壓中溫製冷劑液體,製冷劑液體經過膨脹閥節流減壓後送入蒸發器,由於蒸發器連線在壓縮機的吸氣口上,壓縮機不停的吸入蒸發器的製冷劑氣體,使得進入蒸發器的大量製冷劑壓力減低,製冷劑進一步大量蒸發。由於蒸發器另一側與地下水中水泵連線,所以當地下水大量流過蒸發器時,被蒸發的製冷劑帶走大量的地下水中的熱量(因為製冷劑蒸發過程,也就是製冷劑吸熱的過程)。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地球淺層土壤低溫熱量,這些低溫熱量通過地下水媒介被蒸發器中蒸發的製冷劑吸收提取變成製冷劑熱量,被源源不斷地吸入製冷壓縮機。經壓縮機壓縮之後,又變成為80-90℃ 的高溫氣體,這個高溫氣體在被冷凝器冷卻的過程中,將大量的高溫熱量傳給了冷凝器另一側的採暖系統,80-90℃ 高溫製冷劑氣體被冷卻的過程,也可以看作是將這些高溫熱量傳遞給冷卻系統的過程,或者說是對採暖系統的加熱過程,維持採暖系統水溫在50-60℃, 通過風機盤管或暖氣片負荷向空調房間供熱。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