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實習報告範文

遊覽到這,似乎高潮已去,過了宿雲檐城關,一株包裹嚴實的白皮松突然出現,是什麼讓它如此特別?一旁的導遊道破疑惑,紅色標牌是700以上古樹,綠色為100-3XX年。他們是真正的見證者,朝代更替,喪權辱國,蓬勃發展,它們都歷歷在目。此時敬佩感頓生,凝視許久,它是一位老者,理應被我們尊敬。

閒庭信步,不知不覺間西堤已在眼前。兩邊密實的大樹將這裡包得嚴嚴實實。西堤古柳沿湖而站,臨水起舞。走到岸邊,第一次看見佛香閣的全貌的我頓時激動。端起相機,按下快門,凝固瞬間的激動。繼續前行,來到西堤六橋第一橋——豳風橋,橋與亭的結合,縱有風雨壓境,我自亭中看景,好不愜意。這裡是後湖景區,有人鮮至,少數的遊人在逃離了前山前湖區的喧鬧與壓抑之後,都在這裡或漫步,或休憩聊天,節奏明顯慢了下來。在周圍大樹的環抱下,私密性大大提高,偶有情侶相依坐於湖邊耳語,輕鬆與舒暢遨遊其間。這裡如此幽靜,想必皇帝也留戀此處,真龍天子也是凡人,也需要一個人靜靜地空間,這裡遠離朝政,辟於宗教,正是短暫逃離的理想世界。腳步不停歇,玉帶橋出現在面前。漢白玉的橋身,恰似一條玉帶飄過湖面。作為園中唯一一座能過船的橋樑,高高的拱為景色添了幾分生動。走到這裡,我已十分疲憊,可橋的踏步卻不配合我的體力,反而階階升高。但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當我踏上那已有些光滑的橋頂,一切的疲憊被壯麗的景觀沖刷得一乾二淨。寬廣的湖面,飄舞的柳枝桑葉,多么生動的畫面!在這裡漫步怎會疲憊?下橋小憩,佛香閣建築群的雄偉迎面而來,在這裡,你看不到人頭攢動的長廊,看不到壓抑的宮廷,進入眼帘的只有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此時我感受到了那條隱含的軸線,以佛香閣為中心的軸線,此時凸顯得淋漓盡致。作為全園的中心建築,讓所有人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威嚴,就可能顯出它的高大與氣勢。佛香閣做到了。

此時我已不能再猶豫,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佛香閣。進門之後,高聳的佛閣頓時讓我覺得渺小,拾階而上,視線漸漸開敞。登頂,遠眺,全園盡收眼底,似有君臨天下的感覺。左摟知春亭,南湖島,轉輪藏,右抱玉泉塔,石舫,寶雲閣,雖為身至,宛如親臨。走出寶塔,智慧海的輝煌讓人眼前一亮,在光與影的作用下,那裡仿若仙境。除了讚嘆,我找不出什麼辭彙來形容了。

下山,奔向十七孔橋(XX年暑期第一次來北京,第一次來頤和園),去尋找當年的記憶,一切依舊。回望佛香閣,那條軸線又浮現腦中,玉泉塔再次進入視線。這些當年忽視的東西,現在一股腦的來了,讓我興奮不已。興奮之餘,在按快門的瞬間,心中不由讚嘆古人造園的技藝。欲揚先抑,欲看先掩,借景,漏景,對比,看與被看等等,各種手法在這裡均有體現。皇家園林的大氣,被表現的淋漓盡致,也是皇帝想容納天下的縮影。前山前湖的喧鬧壓抑與後湖的靜謐形成鮮明的對比。後山的精緻與前山的恢宏讓人難忘。大湖面與後湖的小湖等等。視線的處理也別具匠心,牌樓的的設定使重要建築欲放還藏,至深園中,竟看不見外部現代化的都市。這除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保護外,還與園內的視線引導有很大關係,真可謂處處細緻,處處精彩。

小憩,回想剛才的經過,仿佛重回歷史。1860的災禍,1886的重建,兵敗甲午,一系列的歷史,中國的命運,都與這裡有得密切的聯繫。它的存在不僅僅是保護一座園子工人研究觀賞,更在於保護這段歷史,讓後人不要忘記這段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