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的社會實踐報告

越簡單的工作越不能馬虎,這也是審計的特點之一。

審計就是審會計的,這一點在這次審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審計是看會計的做法是否正確和合理,會計的業務核算流程是否正確。通常情況下,審計人員會對會計處理提出疑問,處理錯誤的話就要調整和修改,這也是很麻煩的事,更是丟面子的事,審計必須和會計人員關係處理好,讓會計人員既要修改又要心服口服,審計人員必須熟悉會計,更要做會計的老師。當然審計的課本理論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實際的要松一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註冊會計師。其次,從張梅魁學姐的身上我學到審計態度也很重要。認真、細緻、客觀是審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只有認真、細緻、客觀才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揭露問題。遵守職業道德,對於公司的隱私不要問得太多,比若說借款,關聯方等。但是對於審計報告要反映的關聯方自己要做的心裡有數。除此之外,我們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系統的審計流程訓練才能對審計有所感悟。簡單的是,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分工合作(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帳賬核對、帳實核對、賬證核對;複雜的是企業的風險控制導向的審計、抽樣審計等,具體審計的策略和重點。需要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問老師。關注每一個審計的細節,並問為什麼這么做,為什麼有的項目簡單審,有的項目複雜審,為什麼有的項目那樣審,而有的項目這樣審。即時求教,機會難得。熱心幫助老師解決簡單問題,協助老師做好審計工作。對審計的整個流程有所掌握,審計計畫、審計實施、實際報告以及過程需要的種種資料(執照、章程、契約、會議記錄、三張表、審計工作底稿、驗資報告、上一年的審計報告和所得稅彙算清繳報告等複印件),也要知其用途。

對於代理記賬而言,我覺得主要的就是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良好的軟體操作能力,以及個人的溝通及認真的態度,其中,紮實的理論基礎最為重要。下面是我做代理記賬總結出來的一些平時大家容易忽略又極其重要的事項:

(一)、銀行的資料:先按賬單時間排序整理,以便做賬,無回單的在對賬單複印件發生額下方用一紅線(注意及時提起現金,以免現金出現貸字)

(二)、現金支付費用:費用類不要計入貸方,應在借方用紅字表示。

(三)、摘要說明要簡要易懂,最重要的是要前後一致,以便複合。

(四)、XX年的城建稅1-11月份按流轉稅的1%計提,12月份以後的都按流轉稅7%計提,記得外資企業XX年開始也要按流轉稅的3%計提教育費附加。

(五)、往來賬款要注意是否暫估、預付等,以避免重複做賬。費用支票核對事否

(六)、行支付,特別注意上期銀行已付掛的。

(七)、月終核對帳表相符:例如:原材料、產品進銷存表、折舊錶等。

(八)、月終檢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應交增值稅是否已經結轉。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做審計和做賬務處理的不同。但是,先學會做賬務處理對於你做審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先學做賬務處理可以使我更好的知道和明白企業做賬的原理及過程,讓我在對企業查賬時更有思路和條理,為我在做審計節省了很多必要的麻煩,也為我以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彈指一揮間,為期5個多月的社會實踐已經過去。在這短短的日子裡,不僅重複單調的生活讓我親身體驗到了工作的辛苦,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也讓我懂得了團結協作的意義。但這段經歷交給我更多的卻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事務所里的生活是緊張忙碌的,短短5個月的實習每天都是從早上上班到晚上,加班是常有的事。雖然事務所里的同事看上去都比實際年齡大得多,但這個群體卻保持著這個行業旺盛的精力和敏銳的洞察力,確實無愧於“精英”的稱號。這次實習帶給我的東西很多,使我發現了學習中的不足,明確了今後的目標,清楚了到達目標的路應該怎么走。我分明地感到,我在吸收著養分,我在一點點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