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這次實習,所審計的公司一共有六家,公司的規模不一樣,配置的財務人員也不一樣,也接觸到了許許多多不一樣的風格的會計。雖然這六家公司都是屬於一個大集團里的,有著一樣的財務方面的規定,但是也還是可以很明顯地從他們的工作成果中看出他們各自迥然不同的做事風格。這又糾正了我之前覺得會計的工作都是一樣的,總覺得會計準則已經把所有的涉及你日常工作的細節規定死了,只要大家都是遵紀守法的,自然大家做出來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啦。見多了幾家公司才產生了對比,站在審計的角度也很容易地發現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第一次遇到的會計就屬於做賬都不是很清楚的,所附原始憑證有好多也是不全的,問她一些業務上的問題也是一知半解,雖然這是不太方便審計工作的進行,但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出這個會計的能力是不夠的,也不利於這個企業的管理。但當我遇到第二個公司的會計時,很快我就被她超強的業務能力給折服了。她不僅賬做得很清晰,數據的整理也很到位,問她任何業務上的問題都能一一解答出來。在審計工作之餘,我也很虛心地向她請教如何去做一個像他一樣優秀的會計。關於如何做賬這個問題,她跟我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為之受用。她說,做賬就得做得令一個完全不懂會計的人看到你做的記賬憑證和所附的原始憑證能明白這筆業務的全過程。經過對於所接觸到了這么多會計的對比,讓我很明白地了解到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對於企業的管理方面也是至關重要的。

在審計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能使會計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使得會計工作成果產生差異的原因。會計核算工作就其內容而言,雖然具有客觀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脫離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在日趨複雜的經濟活動中,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程式的選擇及財產價值的評估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主觀判斷。在以前的學習中,那些需要憑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的工作內容在腦海里的印象不是很深。因為書中寫明了這些方面很多都是需要憑著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具體操作的,但是書中舉出的案例也還是有一個標準答案的,這樣就很自然地不能讓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但在這次審計所發現的問題中,很多會計都會鑽這個方面的空子然後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使得企業利潤增加。有許多是在折舊的計算、費用的攤銷、各項準備金的計提或者賬齡的劃分等方面產生了差異。當然,這些差異的產生,可能是因為會計人員本身素質不高對會計政策理解不夠透徹,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本身就想著舞弊為企業獲利。所以這一塊常常都是審計風險比較高的點兒。

在與會計人員的接觸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在年末時他們到底有多忙。除了像平時一樣記賬、報銷等工作內容外,還要做月報、年報等報表,還要配合審計人員的工作為他們提供資料,若是國企,還要為國資委填報一整套的表格。對於他們,加班熬夜好像都是家常便飯了,一月時在一個公司聽說有幾個會計已經八天沒有回家了,吃住都在公司了,一直忙於填久其表。有時候真的在懷疑,他們應付完這些表格之後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去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去改善經營計畫。現在科技是發達了,本來以為是可以讓會計人員更加輕鬆的,但是以我實習的所見所聞看,確實是把會計人員從簡單重複枯燥的記賬工作解放出來了,但是好像又陷入了另一個牢籠里了。因為現在的會計人員依然非常的忙非常的累。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現在所處理的信息量比以前是大大的提高了,至於會計人員為什麼還這么累,還真是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