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考察與採風實訓報告

4.11詩春村 允洽堂是詩春村的總祠。而這兒總共有八個祠堂和七個牌坊。他們所知道的有守和堂、敬承堂、本任堂。在祠堂里跟隨老師的腳步,了解到欄桿和樓梯的結構。午飯過後,開始寫生,一副祠堂的正面騎門梁的斗栱以及匾額,詩春國小的後院和一副小溪旁的徽派建築。

所集知識點:“欄桿”——“仰覆蓮”、“尋杖”(扶手)、“欄板”(雕花的這一塊)、“地袱”(用於鞏固)。“樓梯”(重帶踏跺)——“重帶板”(木製)、“重帶石”(石制)、燕窩石(固定樓梯)。柱頂石(鞏固柱礎)

4.12景德鎮 體驗製作陶瓷,在陶瓷市場看陶瓷的花紋。比較與木雕的花紋不同之處。

4.13臨摹 在老師那裡借來的《畫說徽州民居》,比較與自己寫生的畫的區別。

4.14思溪延村 印象最深的是一座廊橋,像長廊一樣也有船蓬軒,在古代被譽為遮風擋雨。在橋中部有一個船型土墩,形狀像船尖,被稱為“分水尖”,其目的是減少水對橋的衝擊,也使上流的水得以分流。此外在一戶人家見到了藻井,一般都在戲台、宮殿、寺廟裡能見到,在民居尤為少見。在一個廢棄的祠堂,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梁架結構。

所集知識點:“椽子”、“檁條”、“瓜柱”(童柱)、“象鼻樑”(月梁)、“蓮花墩”、“三架梁”、“五架梁”、“面闊”(正對大門的,立面圖的)、“進深”(剖面圖的)、移柱造(兩條柱子,沒有對齊,大門進來產生寬闊的感覺)、“直欞窗”、“秋葉門”(秋天飄下來的葉子,春華秋實)、“藻井”、“花梁”(船篷軒上的裝飾作用)、“空斗牆”(磚中空,年代越久磚越大)、“團圓石”(在吃飯的桌子下面)、“屏風門”(第二道門,古代寓意當掉不好的東西)。

4.15彩虹橋 彩虹橋和思溪延村見到的一座通濟橋的構造一樣,也有分水尖,但相比而言更為壯麗。此外,還有“春末作坊”,指古代人利用水車來加工穀物。“石磴橋”也是其中一個特色。

大鄣山臥龍谷 谷長3.5公里。

黃村百柱宗祠 這個宗祠是這幾天見到的最大的宗祠,裡面的柱礎以及牛腿都有著不同的雕刻,且抱鼓石要比一般的高的多,這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建築,因為祠內有柱子100根,所以名為“百柱宗祠”。

靈岩 涵虛洞上下公分七層,以“洞險、石怪、水奇、墨香”著稱。而在其中可以坐七人小船看地下洞也有一番趣味。而蓮華洞的最大特點是裡面有一座7米多高的石山,形似太上老君。

4.16曉起村 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把名為“圈椅”的一把椅子,它的外觀很奇特,坐在裡面好似把人圈起來一樣,此外還見到了在西沖村見到過的“官帽椅”,此外還有一座“兩柱單間三樓式雕磚門樓“。

汪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巷的一邊時不時有一個石梯延伸到小河中,很有意境。“養源書屋“中的算盤、筆架、老先生的水壺、菸斗、牆上的三字金讓人眼前一亮。最深刻的是俞氏宗祠,裡面非常壯大,斗栱甚多,兩三排都是,老師說那是“如意斗栱”。

李坑 這是一條商業街,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幾種屋頂樣式,分別是“攢尖頂”、“懸山頂”(屋頂露出來的)、“重檐歇山頂”。

所集知識點:“繼序堂”、“振德堂”、“禮耕堂”、“志勤堂”、“百忍堂”、“雙井映月”、“曹公橋”、“賭坊巷”、“下白沙灣巷”、“俞家巷”、“桐木嶺巷”、“養源書屋”、“四公巷”、“俞氏宗祠”、“仁本堂”、“中書橋”、“文昌閣”、“獅儺廟”、“大夫第”、“春靄堂”、“申明亭”、“李知誠故居”、“名樂社”、“尚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