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參觀實習報告

3.3 反應區

反應區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快速機械攪拌反應區,另一部分為慢速推流式反應區。預混凝的原水引入快速反應區底板中央,在該區設快速攪拌器,反應區主要依靠機械攪拌或水力攪拌促使顆粒碰撞凝聚,向絮凝階段,該區以機械攪拌為主。通過渦輪攪拌使聚合物和水充分混合併提供聚合電解質所需的能量更有利於反應的進行,同時通過濃縮污泥(主要來自污泥濃縮區)的外部在循環系統使混合反應池中懸浮絮狀物的濃度保持在最佳狀態,以此來確保懸浮物的沉澱方式。最佳的沉澱方式為成層沉澱。然後進入推流式反應池慢速推流式反應池的其作用通過慢速輸送水流,使混凝反應進行的更加完全,並使礬花顆粒不斷的增大,即可獲得高密度、均質的礬花, 使得沉澱區速度加快。

3.4 斜管沉澱區

由於礬花從預沉區進入澄清區速度緩慢,礬花不會破壞或產生漩渦,使得大量的礬花在該區沉澱。礬花在澄清池的下部匯集成污泥並濃縮,逆流式斜管將剩餘礬花沉澱。澄清水通過集水槽回收後進入v型濾池,運行情況表明澄清水濁度在10ntu左右(冬季一般在2個ntu左右)。經沉澱的礬花形成活性污泥具有相當的接觸絮凝活性, 因此採用污泥循環系統使活性污泥進行充分利用, 同時又可以增加低溫低濁水的絮凝中心,提高處理效率。污泥層分兩層: 上層排泥斗上部為再循環污泥濃縮區, 污泥在該區間停留時間為幾小時然後排入污泥斗內,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水負荷不同或水流速不同可調整再循環區高度,以便適應實際的運行情況。循環區污泥由污泥循環泵打出, 循環至反應池入口處;下層產生大量濃縮污泥,污泥濃度一般大於20g/l,通過中心懸掛式刮泥機將沉積的泥刮入泥槽,由排泥泵抽至排污管網。綜上所述高密澄清池是即混合、反應和分離為一體的綜合性工藝構築物, 各部分相互牽制, 相互關聯, 相互影響, 對運行的參數,自動化控制方面要求非常高,必須經過運行積累相當的經驗和數據, 才能達到最合理的運行效果。

3.5  v型濾池

v型濾池底下是石英砂,水從下往上走,通過石英砂攔截水中剩餘的礬花。這種水位控制能夠對每一個細小的流量變化自動調節, 實現濾池的等水頭過濾。v型濾池採用反衝洗,自動反衝洗分三個過程,首先水放下去沖洗,然後用氣把濾料補起來,在裡面通過震動清洗石頭,汽水同時進去。最後,用水衝起乾淨。整個濾層在深度方向粒徑比較均勻, 不會發生水力分級各,整個濾層的含污能力強,過濾周期長,沖洗水量較小,自動化程度高,運行可靠。

3.6  清水庫

進入水庫前,進行最後一項加藥就是後加氯。在本廠有兩處加藥點, 一是濾前預氯化, 二是氯後加氯消毒。經過後加氯的水進入水庫,曲江水廠的水庫長105米,寬45米,水庫的水低於1米,停止向外供水,要保證出現緊急狀況的儲備水(例如火災)。

這就是曲江水廠的處理全部工藝流程。

四、 實習心得

10月13號下午,我們長安大學07級城市規劃專業兩個班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曲江水廠參觀實習。感謝這次老師給我們的實地學習機會,也感謝水廠的工作人員,一遍又一遍不嫌麻煩地給我們講解。這次實習是對我們所學理論知識的一次全面的檢驗,是一次將理論和實踐想結合的機會,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對自己所學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西安市水廠的處理工藝和供水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