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習報告:初為人師

教學實習報告:初為人師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喜歡教師這份職業。其次,我渴望在成為一名正式教師之前能夠鍛鍊自己,感謝學校給予的這次機會。

小時候,剛剛升入國小,我就表現出對老師極大的嚮往和崇拜,也許有遺傳和環境影響的作用吧,我家在學校住了幾乎二十年。每當放假,我和小夥伴們便做“教學”的遊戲,我每次都搶著當老師,而且是語文老師,精彩的向“學生們”講爸爸教給我的童話故事。

因為喜歡,所以才有可能認真,才有可能做好。

來到實習單位的第一天,我就已經定好了實習階段的全部計畫,大到兩個月,小到每一天,前一個月主要是聽各個年級的語文老師講課,從他們的講課中總結一些技巧和方法,後一個月主要是自己上台講課,把自己的講課方式和前一個月總結的他人講課技巧結合起來,使自己的課講得更好。剩下一個星期的時間,把國中的六冊語文課本看一遍,了解國中課文的選材方向,以便確定自己今後的學習目標,並學會怎樣賞析所看到的文章。

開始聽課了,主要是語文課,但偶爾也聽些歷史、政治之類的。第一次是在七年級三班,老師講的《安恩和奶牛》第二課時,我發現語文課確實改革了,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引導者,每個班都分有四人小組,上課討論答題。教師要用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於剛上國中的學生,最好的就是鼓勵法。這節課的亮點是討論多且妙。第一個,奶牛是孤獨的嗎?第二個:安恩是孤獨的嗎?第三個:現代人給寵物扎個小辮子,穿件衣服和安恩對奶牛有區別嗎?這三個問題設計得特別好,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回答。從這節課,我學到了教師應從哪個方向設計討論問題,並和現代社會聯繫起來,讓學生感興趣,多思考。

第二節還是聽《安恩和奶牛》第二課時。這節課的亮點是教師讓給文章寫個小結尾:安恩最後是什麼樣的反應?一學生一語驚人:“安恩把奶牛殺了,她不想讓奶牛孤獨,死了也比忍受孤獨強”,全班哈哈大笑,遇到這種情況,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就淡定不起來了,會慌神兒,可是這位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先找學生回答了安恩的性格特點,然後說:“安恩是一個善良仁慈的老太太,怎么會捨得殺心愛的奶牛呢?”然後一步步的指引學生理解整篇課文。

聽了三十多節課,英語有幾節,也學到了一些教學方法,這裡就不多談了。我所在的實習單位是按照“三勤四環節”教學法上課的。“三勤”即促使學生養成“勤動腦、勤動口、勤動手”的良好習慣,“四環節”即“定向誘導、自學探究、討論解疑、反饋總結”四個環節,“三勤四環節”以“三勤”為核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學習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改革的方向,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個人滔滔不絕,學生卻昏昏欲睡的尷尬場面。

聽課結束,開始了講課。第一節課準備得很充分,草稿就寫了七頁,正式的教案幾乎把要說的每一句都記了下來,走進教室,心裡一陣發緊,開始上課,稍微好點,但當解釋“母親的矛盾心理”時,我變的矛盾起來了,腦子出現了空白。這節課只是一個開始,我知道自己需要更多的鍛鍊。

第二次要講《偉人細胞》,共二課時,我認真的備課,查了一遍又一遍資料,寫了一頁又一頁草稿,對課文的了解度更不用說了,幾乎達到熟能成誦的地步了。開始上課,感覺好多了,越來越放鬆,學生們配合得非常好,個個爭先恐後的舉手發言,我很高興,竟然隨即給他們補充了一點文學知識。通過這節課我明白了課堂氣氛對於一個教師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講課,學生亂鬨鬨,老師提問,學生又低頭沉默,儘管教師想講好課,也會漸漸失去耐心。這篇課文我講了四個班,感覺好多了,舉了例子,聯繫了生活,學生們也感興趣。我在慢慢的進步了,相信付出總有收穫,我一刻不停的工作,不累,不苦,因為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