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區實習生工作報告

出於對健康的考慮,我幾年前開始尋找安全的食品,偶然的機會在淘寶搜尋到三四五八〇捐購站,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了解到原來還有這么一個民間自發的環境保育團體,在做一些被主流意識遺忘的事情,所以開始參加這個環保社區的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對社區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在工作之餘參與社區事務抽空,做志願者。

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很有興趣,也在學習一些古聖先賢的教誨,從中汲取智慧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發現社區的理念,很符合古人的思想,是基於傳統智慧,結合社會發展現狀衍生出來的現代生活理念。去年年底,由於小孩的出生,我對於食品安全和小孩的教育投入的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慢慢發現真正的幸福生活和理想的教育條件應該在環境優美的大自然當中才能找到。所以產生了返鄉生活的念頭,如此便可以在青山綠水當中,呼吸著清新潔淨的空氣,喝著甘甜的山泉水,吃著美味安全、營養豐富的原生態食品,讓小孩在自然環境當中學習和成長,這才是真正的自然生活。

在城市工作是為了更容易賺錢,但是卻因此產生一系列的相關問題,例如為了要滿足工作的需要,最起碼需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居住條件,為了順利到達上班的地點,需要有一部汽車,所以買房買車成了城市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大的生活開支,經濟條件提升之後,又想買更好的房子和更豪華的車子,辛苦工作換來的結果卻是為了滿足工作的基本條件,而不是真正的生活需求。人類生存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是陽光,空氣,水和食物,在城市,這些物質的品質都急劇下降,所以說最劣質的生活品質就是城市生活,所謂的物質條件的改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既然工作是為了生活,那就可以選擇更能貼近生活本質工作。基於小孩的出生,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參與社區事務和了解社區理念以及對於鄉村生活的嚮往這幾個因素,我和老狄進行的關於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交流,尋找一個能夠結合理想與現狀的生活方式,最終決定放棄傳統的工作,投入社區事務。能夠將以往工作經驗套用到社區事務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打理社區的捐購站,然後逐漸學習環境保育知識,成為有獨立開展工作能力的志願者。

在打理捐購站的同時,我在谷歌地球上仔細研究我老家的地形,尋找可能成為社區環境保育示範點的地方,一開始選好了幾個候選地點,都是基礎條件相對完好的地點,當我們看過第一個候選點之後,就決定不在看第二個地方了,因為這個地點的各項條件都很符合社區選地的要求,這個地點就是安遠縣欣山鎮大壩頭村。這裡的環境是四面環山,距離縣城約一小時的車程,隔了兩座大山,因為交通不便,原來住在村裡的居民被基本都移民出去了,常住人口由原來的7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0人。因為居民遷出,所以很多耕地被荒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是的這個村子的現代化開發程度相對落後,對環境的破壞較小。

確定地點之後就開始相關的準備工作。經過幾次農戶探訪和組織農戶會議,向農戶介紹社區的項目和工作開展方式,社區的生物多樣性恢復環境保育示範點項目獲得了農戶的認可,現在正做一些準備工作。

鄉村工作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最核心的因素是要讓農戶獲得切實的好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工作將無法開展。農戶很少去關心永續生存和環境保育的話題,雖然這裡地域相對偏僻,但是農戶的思想並未被天然的山脈阻隔,他們也和整個大環境一樣,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賺更多錢,而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在保育環境的前提下,讓農戶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並以此作為一個示範,讓更多人了解到,原來可以有一種方式,既可以保育環境,不再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毒害土壤,毒害身體,讓我們生活在鳥語花香的大自然,同時也能增加收入,過著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