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暑期社會實習報告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kw,年均發電量847億kw·h,將產生巨大的電力效益。

1)三峽水電站的供電地區

三峽水電站發出的電力,主要供電地區為華中電網(湖北、河南、湖南)、華東電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和重慶。三峽水電站將引出15條50萬v超高壓線路,分別向北、東、南三個方向接入華中、華東電網,至廣東建直流輸電工程。

三峽水電站將和華中、華東地區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電站群相結合,使西電東送和北煤南運相結合,將有力地解決華中、華東地區的缺電問題,極大地提高電網的經濟性和可靠性。

2)三峽水電站對華中、華東地區供電的特殊意義

華中、華東地區工農業生產發達,但能源不足制約著經濟的發展。這兩個地區的煤炭資源分別只占全國的3.6%和3.2%,從北方調進相當數量的煤炭,受煤炭生產特別是運輸的制約。華東地區水能資源本來就不多,條件較優越的多已開發,今後主要開發中小水電站和修建抽水蓄能電站。華中地區可開發而尚未開發的剩餘水能資源70%集中在三峽河段。據兩地電力發展規劃,到2024年,需新增裝機容量1.7億kw,增加電量8600億kw·h。興建三峽工程和其他水電站,如五強溪、隔河岩、水布埡、高壩洲等水電站,並儘可能建設核電站後,仍需增建火電站1.3億kw,這要從華北能源基地每年運進原煤2億多t。如果不建三峽工程,則需要建更多的火電站,這將進一步加劇煤炭生產和運輸的困難,並帶來環境污染。

3)三峽水電站巨大的發電效益

三峽水電站規模巨大,地理位置適中,將成為我國迄今為止發電效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巨大的發電效益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1)支持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的發展

三峽水電站裝機總容量、平均年發電量相當於建設13座140萬kw級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發電效益十分可觀。興建三峽工程對解決21世紀初期一段時間內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用電增長的需要,對促進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2)有利於全國電力聯網

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中西結合部,它所供電的華中、華東和廣東地區,供電距離都在400~1000km的經濟輸電範圍以內。

三峽水電站全部投入後,可以把華中、華東、西南電網聯成跨區域的大型電力系統,可取得地區之間的錯峰效益、水電站群的補償調節效益和水火電廠容量交換效益。僅華中、華東兩大電網聯網,就可取得300萬~400萬kw的錯峰效益,從而具備了北聯華北、西北,南聯華南,西電東送,南北互供,組成全國聯合電力系統的條件。

(3)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峽水電站若電價暫按0.18~0.21/(kw·h)計算,每年售電收入可達181億~219億元,除可償還貸款本息外,還可以向國家繳納大量得稅。

(4)具有顯著的增值效應

按華中、華東地區1990年每kw·h電創造工農業產值6元計算,三峽水電站每年可以國家增加工農業產值6218億元提供電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