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學院排水專業污水處理廠實習報告

3.工藝存在的優點及存在問題

(1)優點:

1) 把生物反應池、沉澱池、回流泵房設計一個整體方池,比分離圓形幅流池、分離式回流泵房等常規做法節約用地近40%。

2) 脫水後的乾污泥,成功運用大容量高壓螺桿泵,遠距離管道輸送至珠江邊直接裝船。使得污泥運輸得到很好的壞境條件,比項屬國內首創,國外也屬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

3) 污水的沉澱出水採用不鏽鋼潛水穿孔管,效果好,國內領先。

4) 把生物過濾除臭用於去除沉沙池產生的臭氣。在國內城市污水處理方面尚屬領先。

(2)存在問題:

1) 本工程原按1998年以前的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執行。自1998年1月1日以後實行的新標準,對除磷要求有所提高。今後可對一期工藝的b系統的生物反應池略作改造調整,提高除磷效果,使得一期出水與日後建成的二期出水相當。

2) 增添部份污水和空氣的計量設施,以便於運行管理。

二.大坦沙污水處理廠

1.大坦沙污水處理廠概況

大坦沙污水處理廠位於廣州西部的大坦沙島。日處理污水15萬噸。廠區占地14萬平方米,由主廠、荔灣泵站及澳口泵站三部分組成。收集廣州市西郊地區的荔灣、駟馬兩大濠涌污水,污水經泵站加壓後,通過敷設於珠江河床下的兩條過江污水管輸送至廠,經沉沙、沉澱、生化處理(除磷脫氮)、泥水分離等一系列的流程工藝後,再放入珠江。採用先進的生物除磷脫氮活性污泥法工藝,服務

範圍為12.89平方公里,服務人口60萬,自1989年底試產通水後,社會效益顯著。

2.工藝流程及說明:

污水→廠外泵站→格柵→廠內提升泵房→沉砂池→沉澱池→生物反應池→二沉池→加氯間接觸室→珠江

城市污水經廠外泵站輸送至廠內細格柵和360度鏇流沉砂池進行預處理,用於除去水中的懸浮物、飄浮物和砂粒,以保證後續處理構築物的正常運行。

污水經預處理後進入生物反應池,該池由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個區組成。出水端設有回流泵房、剩餘污泥泵房,污泥回流比為50~100%,混合液回流比為50%~150%,均回流到缺氧區。剩餘污泥由泵送至濃縮池,然後進入脫水機房進行離心脫水,泥餅用泵輸送至碼頭外運,經處理後填埋。

污水經生物反應池處理後進入二沉池配水井,由配水井配水至周進周出的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二沉池出水進入加氯接觸池,消毒後排入珠江,污泥回流至污泥泵房。

3.工藝的優點:

1)這種工藝的優點在於不僅流程簡潔、運行管理和檢修維護簡單而且可以根據不同進水水質,不同季節情況下,生物脫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變化,調節分配至缺氧段和厭氧段的進水比例,反硝化作用能夠得到有效保證,系統中的除磷效果也有保證,因此,本工藝與其他除磷脫氮工藝相比,具有明顯優點。

2)此外在反應池、沉砂池、濃縮池等池面上安裝了一排排整齊的玻璃罩,把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臭氣與外界完全隔絕,並通過一條吸氣風管將玻璃罩內的臭氣完全吸掉,對污水處理廠生產設施進行新技術密閉除臭,同時,積極採用中水再生回用、脫氮除磷最佳化、超音波處理污泥技術,全面減少了污水處理廢棄物對環境的二次污染,該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二)給水處理(南洲自來水廠、大學城雜用水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