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文匯報》

準確性

在報社刊登文章不同於你在學校交功課,學校或許可以矇混過關,但你真正成為記者的時候,你就應該承擔記者的責任,有一次的教訓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晚上凌晨時我突然收到編輯的電話,問我文章中一個數字是否確切,我心裡一害怕支支吾吾打不上來,說應該沒錯的。編輯立刻說我們報紙的是要對讀者負責的,如果出了錯,會被人告的。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認真查閱的自己的筆記後,給了編輯一個明確的回答。第二天報紙出版後證明我確實沒有出錯。雖然如此,但是這個經驗也給了我一個教訓,就是新聞的準確性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半點含糊。

感受篇:酸甜苦辣

香港熱情友善,也是讓我非常感動和印象深刻。在路上問路,人們總是很有耐心的回答你,甚至帶你去到目的地。這和人們認為香港人勢利自私截然相反。在公共場合,大家一般總是相互禮讓,人很多的地方也井然有序。

香港社會的自由是香港人最引以為傲的地方,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自由意味著更多的包容和選擇。特別是電台的一些節目,有來香港可以帶上一個小收音機,你會聽見真正言論自由的聲音。說到選擇多,舉個簡單的例子,來到香港想買一張電話卡,發現有很多的電訊公司,很多種的服務,我這些在大陸一貫只是知道“移動”和“聯通”的人竟然一時間不知怎么挑選哪個最適合自己,突然發現沒有選擇的我們早已喪失了選擇的能力。

香港節奏快,雖然平時在一些香港的電視劇看到過,但當你真正處在站在錯綜複雜的街頭,看見身邊行色匆匆的人擦身而過,在電梯上快跑,在捷運里狂奔,你才會真正感嘆這個走在時鐘上的城市。在香港的一個月,是我非常辛苦的一個月,一個月只有6天休息,每天工作時間一般在10個小時左右,也曾試過一天工作15個小時上,同事經常也是廢寢忘食的趕稿,晚飯常常是11點後才吃,一開始我會對此感到驚訝和不解,但當他們和我談論起這些的時候,流露出來的自豪神情讓我感受到到這也就是香港人獨有的拼搏精神。但對此我持有懷疑態度,如果以犧牲健康為代價,真的值得嗎?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好的才是應該追求的,否則這種“搏”也會變成一種盲目。

香港東西貴也是眾所周知的。出門在外實習要學會照顧自己。為了省錢,我們常常是一天一頓麵包,一頓飯,一頓泡麵。由於平時吃蔬菜非常貴,我們就周末有時間的話就去市場買點青菜用水燙熟蘸醬油吃。

這么樣一個月也過來了。一個月前我帶者從大陸買的《文匯報》懷著興奮踏上香港,一個月後,當我捧著最後一份有著我的名字的《文匯報》走出報社大門時,不知不覺間,淚留滿面。慶幸自己,再苦的再累的我也堅持下來了。一個月的實習,一個月的成長,一個月的艱辛,一個月的收穫,這一切都成為了我大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個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