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香港《星島日報》

在“星島”一個月的訓練,我下筆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一天只寫一篇稿子,後來慢慢熟悉以後,首席記者便交給我多一些任務,平均一天要寫三四篇稿子,一般為500至1000字左右。多的一天甚至寫了七篇稿子,手指頭完全沒有感覺,也直覺詞窮。回想起來,那段忙碌的日子我過得還是比較充實的。 

(三)曾有過的鬱悶與開懷 

《星島日報》有傳統,除了特別的欄目,一般的稿子都是不署名的。一開始,這讓我鬱悶了一陣子。我一想到實習結束以後要交實習成果,而我所交的全部沒有署名,似乎沒有說服力。當我問到同事們對於“署名”的看法時,他們都不以為然。後來我也漸漸認同他們一些看法,自己做過的,自己知道,而且永遠是自己的,何必要管別人是否知道,這對他人沒有意義。於是,我相信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在將來被映證的,只要放了心血在裡面就好了。 

當然,有名為證還是可以滿足我的虛榮心的。寫“示範單位”是可以署名的,這還是讓我高興,想想一整版的文字都是自己的,特有滿足感。最讓我高興還是那一次專訪一位北京地產公司的經理。由於日報地產版只有我會說國語,他們便把這個專訪任務交給了我和另外一位會聽國語的記者。採訪很順利,寫稿也很順利,同事幫我稍加修改後就發表了。終於走出“軟性新聞”的版面,還可署名!那天我激動的心情仍猶在心。 

寫在後面:畢業後還選新聞嗎? 

實習回來以後,有人這樣問我,我也問自己,答案常常在變卦中。在香港呆了五個星期,在《星島日報》實習了一個月,我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自己,卻也開始思考:“我是否適合記者這個行業呢?”

香港記者的敬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常常為了某個信息而打無數通電話,他們一天可能要趕好幾場記者會但決不會打無準備的仗,他們有時候馬不停蹄的忘食趕稿,他們對每一個數據都吹毛求疵。見識了這些記者前輩的工作,我心裡十分佩服,卻也道不明我是否還想從事這個行業。當我問到他們是否喜歡新聞這個行業的時候,約八成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當我問他們為什麼選擇新聞行業的時候,他們只答:“打份工而已。”

不是追求真相的信念,不是維護正義的鬥志,不是課本上的條條框框,真正的答案很簡單很實際——為了生活。毫無疑問的,生活是很現實的,可是記者的生活是不是我所要的呢?我一直處於矛盾中。

一方面,作息時間的不穩定,趕場搭車的奔波,激烈的競爭,讓體力不好、內向的我卻步。另一方面,實習證明了我有實力的同時,又顯露出我的劣勢,刺激我想提升自己,想看自己在這個行業里可以走多遠?

於是,對於上面的問題,我仍在搖擺,尋找答案。

(XX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