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生導遊實習報告範文

二、新農村的特色建設

(一)彌河旅遊開發

彌河發源沂蒙山區,來到濰坊平原地區,水面寬闊,流速平緩,又一路蜿蜒曲折,浩浩蕩蕩向東北方向流入渤海灣。從冶源水庫→臨朐→青州→壽光→(渤海灣的)新港已開發成誘人的風光帶。

楊 姑橋村所在的青州市打破區域限制,整合全市旅遊資源,分別形成以名人文化、歷史文物為核心的古城文化旅遊區,以生態文化為核心的西南山區旅遊區,以民俗、 書法文化為核心的玲瓏山旅遊區,以花卉文化為核心的彌河、黃樓、譚坊農家樂觀光旅遊區,以河文化為核心的南陽河、彌河旅遊區。其中彌河旅遊區是xx年青州 市確立的重要開發項目。坐落於彌河西畔的楊姑橋村,自然也把彌河旅遊開發作為新農村的特色建設之一,連續投入彌河大壩建設,先後建成香蕉壩、石頭壩,用於 調節周邊的地下水位及後續旅遊資源的開發,力爭在xx年前把彌河沿岸建設成為水上旅遊公園。

(二)傳統特產——彌河銀瓜

彌 河銀瓜是甜瓜的一個品種,有“瓜中佳品”的美稱,因皮色銀白而得名。彌河銀瓜呈長圓筒形,柄部稍長,長六寸左右,果面有縱溝,中部凸起成棱,臍部稍大。成 熟時瓜皮略呈乳黃色,瓜肉白嫩,含糖量一般在8—15%。相傳,在清朝初期,有一次彌河漲大水,有人從河水裡撈出一個白皮甜瓜,食之味美可口,便留種精心 栽培,逐漸成此優良品種。此瓜盛名已久,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進奉皇帝的“貢品”。

在彌河灘種植銀瓜,晝夜溫差大,糖份積累快,含糖量 高,生產的銀瓜具有香、脆、甜的特點。近年來,楊姑橋村依靠科技,不斷提高銀瓜產品質量,先後通過了省級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平均每年種植100畝年產 30萬斤的優質銀瓜,銷往全國各地,並有逐年增加的發展趨勢。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又一特色。

(三)依託“花博會”,發展花卉種植

近 幾年來,青州市把花卉作為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來抓,花卉產業發展迅速。目前,花木栽培面積5萬畝,已成為江北重要的花卉生產、銷售、集散中心。青州市先後投 資1億多元,在萬紅會展中心建有占地20萬平方米的花卉批發交易市場,10萬平方米的花卉展覽、交易大廳,展覽、交易廳面積居全國花卉市場之首。先後有韓 國中花園藝、台灣大漢園景、浙江森禾等20餘家國內外知名花卉企業在會區周邊落戶。

全市形成了黃樓、東高、城區三大花卉基地,花卉生產專業戶1萬多家。從xx年起,每年舉辦一屆花卉博覽交易會,連續六屆花博會的召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楊姑橋村與花卉基地黃樓鎮僅一河(彌河)之隔,距萬紅會展中心也只有10分鐘的車程,居於這樣的區位優勢下,許多村民,建起了大棚,種起了杜鵑等花卉,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更成為楊姑橋村農民增值創收的又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