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實習報告

學年實習,作為步入社會的第一步,讓這個假期不再漫長!不知不覺實習已接近尾聲,回首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有很多失敗和教訓,但最重要的是,從這些失敗的教訓中,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收穫了很多東西。

一、求職經歷

萬事開頭難!“尋找實習單位”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我心頭整整一學期。知道今年寒假要實習後,就一直在考慮去哪兒實習?回家還是留在鄭州?讓家裡人托關係還是自己去求職?深思熟慮之後決定留在鄭州,畢竟大城市比小縣城機會多,可以增長見識、拓寬視野(後來才覺得這種想法很不成熟,家鄉可能有更多的機會和平台)。

考試一結束,就開始準備簡歷找單位。製作簡歷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閱歷有多貧乏。看著“專業資格”、“個人能力”、“社會經歷”,這幾個大字,頓感我從下筆。單說個人能力吧,捫心自問,無論是最基本的辦公軟體word、excel、ppt,還是專業軟體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方正飛騰,都只是略懂並不精通。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現在就是“書到用時方恨沒學紮實”。不過好在以前也在《人文風》上發表過幾篇文章,也做過幾個視頻,就這樣,底氣不足的拿著簡歷和一些校內作品,我踏上了求職的道路。

至今仍能清晰的記起來我所碰過的壁。《神州中國》雜誌社、《xx經濟報農村周刊》、《信息時報》和《大河健康網》,在這四家單位都沒有面試成功。雖說當時深受打擊,有點氣餒,憑什麼其他同學很輕鬆就找到單位了,而我這樣四處奔波卻一無所獲?但是現在想想,很感謝這四家單位給我上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門課:求職!

印象最深的是在《信息時報》面試的經歷。當時我跟宿舍兩個女生一起去的,總編看起來很年輕,大學畢業沒幾年。看過我們的簡歷以後,他思索了好長時間,然後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的求職意向寫的是編輯、記者、撰稿人,你們到底是想做什麼?能勝任什麼?”這個問題把我問住了。記者和編輯,分工不同、職責不同,我只是一心想要找個單位實習,並沒有仔細思考過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夜郎自大的我們來應聘“編輯、記者”,卻連他們具體的職責都分不清。最後,總編不留情面的評價我們這次面試為“很失敗的面試”,但是我仍然感激他,感謝他指點我們應該如何做簡歷,如何求職?首先,簡歷上寫最重要的東西,比如求職意向、個人能力,越簡約越好,但是不能漏掉重要信息;其次,求職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記者就是記者,編輯就是編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記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編輯,想清楚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再次,確定好求職意向以後,在“個人能力”一欄寫上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樣簡單明了、一目了然,面試考官也能很快判斷出面試者適合的工作。

如果說《信息時報》的經歷教給我如何求職,那《大河健康網》的經歷不僅讓我明白求職要有針對性,更讓我明白學好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大河健康網》有意招收視頻製作的實習生,對ps、premiere的運用能力要求挺高,可是ps是大一學的,現在早已忘得一乾二淨,premiere也只是略通而已,自己的遲疑和不專業導致這個機會失之交臂。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課堂上老師教過的東西真的有用,悔不當初,沒有好好學。在網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圖像、視頻製作應該屬於必備技能了。好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還有一年的時間,一定要多鑽研鑽研這些製作軟體,社會需要專業人才。

二、工作

就在我四處碰壁打算放棄時,機遇就這樣突如其來的降臨,“中國基層黨建網xx頻道”的齊總給我打來了電話。本來是抱著一顆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卻誤打誤撞被錄用了。或許這就是命運吧,有心插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

“中國基層黨建網”是一個立足於全國基層黨建信息與交流的門戶級網站,xx頻道剛剛開通沒幾個月。雖然公司規模不大,設施也不完善,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且公司需要走基層,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走基層要出差,可以深入各個地方採訪不同的人,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但經歷過才知道,生活不會按常規出牌。

公司本來計畫一起去信陽、三門峽等地市區走訪,可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種種原因,公司取消了下鄉計畫。這意味著,整個實習期,我的工作僅僅是網站編輯,其實就是從其他網站蒐集新聞貼上過來。這樣一來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也沒有一點挑戰性。難道我的實習就要這樣度過了嗎?突然有一天,齊總給我一份鶴壁黎源電工有限公司關於“爭先創優”活動的宣傳材料,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新聞稿,我是喜憂參半啊。喜的是終於能寫新聞了,憂的是對這個公司一點也不了解,僅憑他們的內部宣傳稿來寫,不知從哪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