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實習報告範文

一、引言——茅以升的時代已不再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橋樑最初的感性認識,大多都來自於國小里的那篇課文。不知道到現在是不是還有許多人能像我一樣還能把那陌生的文字從記憶中打撈起。“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了一樣。”沒錯,趙州橋,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橋樑工程技術的代名詞。

同樣,也有另一篇課文,它講的是中國橋樑工程史上的代表人物,茅以升的童年故事。故事大抵是個故事,有演繹有藝術渲染的需要,但字裡行間,是中國近代工程發展的艱苦與老一輩工程師們的辛酸。

兩篇課文,讓我們憑空意識到了橋樑的存在是那么的必須,而長久以來我們竟把這必須當作了理所當然,把前輩們的奢侈品饕餮般揮霍。如今,在這份逼人的莊偉前,我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橋樑,一個那么熟悉而又頓顯陌生的名詞。

橋樑,既是一種功能性的結構物,又是一座立體的造型藝術工程,也是具有時代特徵的景觀工程,橋樑具有一種凌空宏偉的魅力。

這種重新審視,讓我不由地愧疚。橋樑,再熟悉不過的稱呼,居然承受了那么多變革,也背負了那么多陳舊……

從錢塘江大橋到杭州灣大橋,技術上的完善,表現形式上的趨於多樣,這些讓人嘆為觀止的工程奇蹟無不像我們暗示著,茅以升的時代已不再。

二、認知實習記錄

第一天上午8:00,我們在鐵道校區的電影院前集合,集體坐車開往參觀瀏陽河上的大橋。我們的第一站是橫跨圭塘河和瀏陽河的圭塘河大橋。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我在網際網路上搜尋了一下圭塘河大橋這詞條,結果僅僅得到了這條XX年的“新聞”——圭塘河大橋於1995年10月建成通車,原橋長52米,寬6米。由於原設計橋面標高不能滿足泄洪要求,加之歷年來受洪水沖刷以及車流量日益增大,橋面和欄桿已有多處損壞,一旦水位上漲,整座橋就會被水淹沒,導致交通中斷,於是有關部門決定對其進行改造。市公路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圭塘河大橋改造後將長達115.78米,寬12.6米,不僅方便居民出行,泄洪能力也將大大增強。

我們看到的圭塘河大橋便是這新址,典型的下承式拱橋,其中引橋為預應力三跨連續箱梁,全橋總長170米,主橋長140米,拱長75.8米,橋寬32米。向西走下去後是瀏陽河大橋。瀏陽河大橋全長281米(其中主跨125米,邊跨各78米),橋面寬29米。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先參觀了引橋和主橋的橋墩,分析了橋面內部的組成,認識了拱橋的特點。

隨後我們乘車奔赴洪山大橋。洪山大橋的旁邊,有一座頹唐的老洪山石質拱橋。老師感慨,這座混凝土拱橋的造價在這座鋼結構的洪山大橋面前,是零頭。

洪山大橋在同類型橋樑中跨度和斜塔高度均居世界第一。主橋結構形式為無背索斜塔斜拉橋,主跨206米,跨下沒有一個橋墩,塔身與橋面完全靠13對豎琴式平行鋼絲斜拉。斜拉橋塔身採用等截面薄壁空心鋼筋混凝土結構,通過塔基與基礎固結,主梁也是鋼箱梁。

走在這座橋上,我們意外地發現橋中人行的隔離帶兩側有著一份樂譜,我獨自跑到盡頭,找到了高音譜號,升c調。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2009年9月15日,713的的大家早期後感覺天氣轉冷,紛紛加了衣物……

懷著對湘江的憧憬,我們駛向了二環……看著周圍的建築群,大家的話題還是長沙的房價。終於汽車停在了湘江二橋之下。

引橋很長,長到在這樣的晨霧中我在引橋上看不到主橋。

地上的牛糞還是新鮮的。隱約能看到湘江中的岸汀浮渚。

湘江二橋。不算老,不新。沒有什麼滄桑感,也同樣很難給人現代感。很中庸的存在。

二橋全長3616米,寬25米,分為4車道,1991年1月30日,正式通車。

大橋共有橋墩159個,千噸級船隻在橋下可順暢通航。跨越湘江的主橋由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和兩側分別為連續梁所組成,總長為1025.26m。兩岸引橋總長1330.68m。主橋橋寬為淨25m,斜拉橋的主梁為三室閉合箱梁。採用全斷面一次總體式懸澆施工。橋塔採用倒y型獨柱結構,塔柱上部錨固段為h型截面,高31.3m,下部塔腿為矩形截面,高22.42m,兩腿與雙壁塔墩通過橫樑剛性連線。塔墩基礎採用14根φ2m的鑽孔灌注樁,用雙壁鋼圍堰施工。

它的壽命是一百年。

早早回到車上。這次真的駛出了二環,沿著湘江,我們來到三汊磯大橋。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自錨式懸索橋,它自詡不平凡,但這份不平凡在它的平凡面前顯得那樣平凡。

引橋混凝土澆注長845米, 主跨長328米,主橋長732米,橋面寬為29米

主橋由中南大學設計。算是中南橋隧人值得自負的驕傲了吧?

老師頓了頓,笑著說當年70號高強度鋼材的價格大概是一萬多人民幣一噸。大家盤算著,一萬一噸,合成5塊錢一斤,豬肉沒漲價時都比它貴,看著眼前這橋,剛好一輛拉著豬大概是送去屠宰場的農用車緩緩駛過,我們不禁慨然。

三、實習小結

翻開我的工程概論教材,發現在橋樑工程一章有這樣僅有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