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漢語言文學班新聞見習組實習報告

10年3月5日,我作為新聞見習組的一員,在系中文教研室專職教師郭倩的帶領下,以分組集體見習的方式,到市人民廣播電台進行了專業認知實習。

實習目的:一、了解廣播電台的運作原理和工作程式。二、掌握廣播電台等新聞單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要求。三、理解電台等新聞單位從業人員的求職錄用程式和所需資格證書的考取程式。四、了解當前西部地區對電台等新聞單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及需求類型。

實習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市電台新聞中心主任尹遠熱情接待了我們。首先,尹主任簡單向我們介紹了電台的歷史沿革、職員規模、組織機構、部門功能、主要節目、發展形勢和對外交流情況。攀枝花市人民廣播電台於1984年開台,至今已有24年的歷史;其目前在職人員,包括管理者、主持人、編輯、記者等,共有約50人;它的主要機構有辦公室、行銷策劃中心、新聞中心、技術播出部門等,它們分別擔負著內外管理、統籌協調、報導與宣傳、技術保障等相關職能;該台較有影響力的節目是陽光調頻(主播生活、娛樂)和新聞綜合頻率;目前電台發展形勢較好,收聽情況在四川省20多家電台中名列前茅;電台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分別實施了“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政策,如請知名傳媒人士到台指導、派本台人員到兄弟電台進行短期學習等。

接著,尹主任把我們帶到直播區,請那裡的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電台的設備、節目區,讓我們見識了調音台、導播台等專用設備和專有機關。負責人還讓我們現場觀看了編輯、主持人的工作方法,給我們講述了電台的工作程式和運作原理(其中涉及一定的專業知識),讓我們了解了電台的互動性、及時性和本地化的特徵,使我們對電台及其工作人員有了直觀的感受和初步的認識。

最後,我們隨尹主任返回他接待我們的辦公室,現場向他提出了一些問題,他都一一做了回答,詳細而認真。有同學提到了電台的地域性這個概念,尹主任就其相關情況做了解答。他告訴我們電台具有接近性、本土性,其所服務的主要對象,就是攀枝花市民;他還提出了媒體的“分眾化”,並就網路、電台、電視台等各種媒體的優勢與劣勢進行了探討。

當談到電台對其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時,尹主任主要講了三點。他首先從大處著眼,提到了理論修養。他認為,一個電台的工作人員,無論他是管理人員、主持人員,還是記者、編輯,都必須具有較強的理論修養。他說:“作為電台工作者,如果對我國的大政方針不甚了解,不熟悉我國的具體國情、各種政策,那恐怕是不行的。”接下來他從細處談起,說的是對專業素養的要求。他以編輯為例,表示“作一個編輯,最起碼的編導、審稿等能力總是要有的”。他還現身說法,說他當初就是廣泛學習,涉及科目竟達50門之多,再結合當代實際:“現在可能學的還要多,比如計算機、駕駛等。”最後他稍微向外擴展,說了關於體能方面的要求。一名記者、編輯,常常是既勞心又勞力的,身負重任而工作辛苦,沒有好的體力是不行的。尹主任舉例說:“當一座大山上發生重大事件時,記者們必須迅速爬到山上去作現場報導,如果體力不好,山都上不去,那還怎么報導呢?”

尹主任還回答了市電台引進人才的方式和對求職者的錄用程式等相關問題。當面招聘時,招聘者會很在意第一印象,包括著裝、精神狀態、表達能力等。至於錄用程式,一般可分為幾大步步驟。一、報名並提交簡歷。二、初試。初試一般包括對專業知識和綜合知識的考試多採用筆試形式。三、複試。多為面試。四、新聞實踐。相當於實習。在此之後,有的單位還會對過關著進行體檢和政審。

有些問題尹主任雖然未予詳細解答(時間問題),但也屬於我們必須了解的內容。通過見習之前的準備和之後的總結,大概有了答案,在此一併列出。一、電台等新聞從業人員的考試科目。一般有:《馬列主義新聞觀》、《新聞工作方針政策》、《新聞出版法律法規》、《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工作者素質》等。二、相關資格證書的獲得程式。XX年11月,新聞出版總署發出《關於全國統一換髮新聞記者證的通知》,明確新聞記者證的發放範圍是新聞機構中具備下列條件的人員:1、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新聞紀律,遵守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2、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以及經國務院有關部門認可的新聞采編從業資格;3、在新聞機構編制內從事新聞采編工作,且連續聘用時間已達一年以上。新聞記者證實行年檢制度,每五年統一換髮一次。三、當前西部地區對電台等新聞單位從業人員的需求量及需求類型。市場仍然是有的,特別是對宣傳、策劃、設計人員的需求。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頗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雖然時間很短,但還是覺得學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收穫:一、看到了一些以前從未看到過的,聽到了一些以前從未聽到過的,學到了一些以前從未學到過的,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所謂“多聽多看多感受”,我現在的理解,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么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說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記者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記者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其次,自己也學到了以前所沒有學到過的東西,那就是交流、溝通。這兩個詞看似簡單,而且人人都會,但是會和會不一樣,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溝通!作為記者,要善於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要讓被採訪對象能夠信任你,把積壓在心裡的話向你傾訴,這樣才能使一條新聞能夠豐滿起來,而不至於只是個骨架沒有內容。除了要善於交流溝通外,善於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新聞來說,如何通過自己的思考豐富新聞的內容,增加新聞的深度是記者顯現功力的地方。另外,還要善於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