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系教育實習報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聽課和實踐,我有了一些進步,帶給我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講台下坐著的不是自己的同學而是真正的學生。他們不會像自己的同學那樣隨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著我的解答。他們在聽不明白的時候會突然提問,或者乾脆就趴在桌子上看書和睡覺。同時,也遇到了其他困難,如課堂秩序。我就似個彈簧一樣,愈被壓愈想反抗,愈被打擊,愈想做得好。我懂得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設法創設和諧積極的教學氣氛,教師既要講授知識,又要管理課堂紀律,並且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同時老師的精神狀態也影響著學生的聽課狀態,所以自己的精神一定也要好好振奮。

感覺自己講課的最大問題是“講課重點不突出,教學思路不流暢”。這時,又有了目的,好好鑽研教材,提高自己課堂內容的邏輯性,重點突出,忽略不必要的枝節,先達到純粹的授課目標。我與另一個隊友經常是一起討論教法、例題、習題設計等內容,進行備課,然後詳細寫教案,而且每一樣都得緊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儘量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聽懂,以便更好地吸收相關知識,爭取讓課堂效率達到最高。

想上好一節課,達到自己的目標,非常需要學生的合作。對於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自學能力,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要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他們帶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由此而來,希望改變“要我學”的學習方式,變為了“我要學”的學習方式,讓這群學生學的輕鬆快樂。我主要通過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來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體現在平時上課和答疑時對他們的思路引導和方法總結上,基於國中知識與高中知識脫節較嚴重的狀況,給他們那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補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式最值問題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內容。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時注意學生情緒的調動;另外,還非常注重學生對學好數學的信心,時常去鼓勵他們要自信。

為了儘量給學生更多的課後輔導,每天晚上我都會到班上進行答疑。大部分同學學習數學的熱情都不是很高,課上聽不懂的地方不怎么理會,經常只問作業題。經常問問題的都是那幾個學生。他們的課堂效率很低,做過好幾次的題型,還是不會做,如二次函式最值問題,複合函式的單調區間,指數函式以及對數函式的性質,至今仍有好大一部分學生是不懂的。

學習方式也存在較大問題,沒有養成課後及時複習的習慣,該記的公式、定理、知識點還沒記好沒有理解好就做作業做練習,導致做題時無從下手或亂造公式。學生還抱怨說,一節課甚至整個晚自修就做幾道數學作業題,都沒有時間做其他作業了。針對這個問題,答疑時,我會讓這種類型的學生先複習書上的相關知識再做作業,若還是不懂,再給他們講解,避免讓他們太過依賴老師,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

總結起來,在課程教學方面,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  備課。首先要熟悉教材,理清教學思路,弄清重點,確定難點,根據學生程度,設定課程內容難度,設定例題,保證適量的練習。知識大綱出來後,再根據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處理好銜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系統。保證完成基本的學習目標,再對上課內容進行潤色,針對他們的興趣點設定情境,以期能帶動他們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學習成就感的形成。

二、  上課。學生的上課初的精神會奠定這堂課的基調,所以我會選擇用一些輕快或流行音樂振奮他們的精神,當然也可以選擇具有一定趣味性,難度適當的問題活躍他們數學思維。聲音要大聲,帶情感,傳達自己的態度,讓他們潛意識裡體會到這是課堂,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他們的積極思考。用語抑揚頓挫,有的放矢。學會掌控課堂,不被個別過度積極回答的學生所蒙蔽,縱觀學生的接受程度,寧願丟速度,也決不丟質量,提供足夠量的練習消化時間。

三、  課後。針對課程內容,設定相應作業。這些作業,不僅要鞏固知識,也要扮演查缺補漏的角色。

四、  期望。根據我的學習經歷,身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對他們的期望,而且期望要高於學生本身表現出來的潛力,以助他們形成對學科的信心與目標。

以上幾點是我實習期間的深刻感悟,當然也還有許多其他要注意的地方,此處就不再累述。

之前抱怨老師上課的種種。可是實習結束了,自己親身經歷過了,才知道其實上好一堂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當老師沒有以前自己想的那么簡單。只有在穿上他的鞋走上一英里,才能真正的體會他人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