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音樂專業學生暑假社會實踐報告

音樂,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種藝術欣賞,而且是一種精神享受。音樂大致分為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兩類。毫無疑問,當代的大多青少年熱衷於流行音樂,認為“流行音樂是藝術殿堂的寶庫”。而熱衷於古典音樂的青少年就寥寥無幾啦。為什麼大家熱衷於流行音樂?都持著這個喜愛流行音樂觀點呢?就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以下探討:

在一次全國國中生音樂欣賞的調查中,統計出了以下數據:熱衷於中國流行音樂的占65%,熱衷於國外流行音樂的占17%;熱衷於中國古典音樂的占8%,熱衷於國外古典音樂的占10%。也就是說熱衷於流行音樂的占82%,而熱衷於古典音樂的只占18%。

每一個人從內心都會肯定古典音樂的魅力,只是有時還認識得不很透徹,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這個“認識”不但包括對音樂的領會力,還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即使是蕭邦,他休閒的時候說不定也會樂意聽聽邁克兒的熱血作品,因為當時他為能休息而興奮不已,需要比鋼琴曲更激烈的東西來表達。

為什麼從過去的只聽鋼琴曲、交響樂,轉變到現在兼容並包的局面呢?因為流行音樂的感情蘊涵非常淺顯,能夠瞬間喚起聽眾的感情。因此,聽眾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環境,就可以直接進入到主創人員創設的情景中,從而達到與演唱者一起激動、一起憂傷、一起回味悠長的境界。流行音樂的流行就是因為它實在太大眾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條件,是完全的大公無私的音樂。如今的社會節奏日趨快速,大量信息的廣泛傳播需要及時處理,商業談判分秒必爭,學習生活如同繃緊的弦。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張,需要以音樂來加以調劑。這種情況下古典音樂那種深深埋藏的韻味怎么會是享受呢?

一位音樂愛好者拜訪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數目絕對是瞠目結舌,但找不到任何音樂盛典、外文歌曲,哪怕是老一輩歌唱家的單集、合集。“您認識李古一嗎?”“聽說過李雙江嗎?”甚至,“你知道蔡琴和高勝美嗎?!”搖頭,自始至終。已經忘卻了近似常識的音樂知識。這也是沉迷流行音樂,不聽古典經典帶來的後遺症。還好,像彭麗媛這些還未引退的老一輩歌手還有人認識,偉大巨人貝多芬一生的事跡未被遺忘。

中學是性格愛好形成的時期。目前迷戀流行音樂而不能自拔的大多是十幾歲的國中、高中生,試想他們一旦迷戀流行音樂而徹底排斥古典音樂。沒有正確的引導,青少年追星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就更是流行音樂的悲劇了。不過我承認,被追星追得不可思議的大多是實力超群的,像劉德華、周杰倫等,的確是優秀。但現在不但世界是在多極化發展,音樂界也在!還有這么多古典經典被拋棄,不知當人們都忘卻了古典音樂的時候,音樂界是個什麼樣子。

不知是大家忘卻了古典音樂的原因是什。是沒有接觸?還是覺得太差勁?當然,我覺得第二種可能性是極小的,每一首古典音樂都是經典,怎么會差勁呢?所以只可能是廣泛的青少年沒有接觸古典音樂。我曾經給我一位熱愛流行音樂的同學介紹了她從未聽過的蕭邦的著作《幻想即興曲》和《降e大調夜曲》,她聽後的感覺非常不錯,說:“有一種流水般的感覺”。的確,這兩首音樂都有著非常精湛的技巧;有著非常深奧的韻味;有著不可磨滅的精神。這兩首曲子並不是古典音樂中最經典的樂曲,還有像《田園交響曲》、《少女的祈禱》,甚至《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蒂麗娜》非常優美的樂曲讓大家欣賞。在 百度 每日金曲排行榜 上只有一首可以算是古典樂曲的音樂進入了前50名,排在第38,這就是《梁祝》: 試問,難道能夠打動人心的只有這一首樂曲么?只可惜的是大家根本沒有機會去細細品味這些現在已經沒有更多的古典音樂了!

流行音樂是藝術分支中相當輝煌的一支,它能有效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在段時間內達到瞬時享受的目的。但畢竟流行音樂的形式非常膚淺。不排除樂壇中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好歌,但由於現在青少年過分沉溺其中,適得其反,使好東西成為破壞性的東西。流行音樂是成功的音樂形式,但千萬不要走極端。很多古典音樂是非常經典的,業界不得不用“音樂聖經”來形容《平均律》。就像陳年老酒,年代是遠了點,但那種芬芳和回味悠長令人無法拒絕。苦瓜呢?不像糖那么好吃,但那種回甜之悠長,感受之深刻,又哪是糖能夠比擬的?萬一聽眾不能把握住方向,最終,恐怕是不會流行的人,那豈不是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