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實習報告範文

為期一周的工程技術實習就這樣匆匆結束了,總得感覺比平時上課要輕鬆有趣的多。有些知識是在校園裡、書本上學不到的,我自己就像一隻井底之蛙一樣,躍上井沿的一刻,心裡激動得不得了,井外的天空無比遼闊,各種迷人景色令我留戀,我忽然覺得自己肚子裡的墨水多了不少,腦子裡的內容也豐富了很多,這一周真沒白過。

(一)  校內藏風景 4月25日 星期一

這周的周一也就是實習的第一天下午,我們專業的同學來到了位於校內的燕大機械廠。在機械廠的辦公樓里的會議廳里,機械廠的賀工向大家介紹了一些關於生產管理和生產加工流程的知識內容。生產管理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材料的採購和領用,包括月度、季度、年度的採購計畫等。第二部分是在產品加工。這部分是生產管理的核心內容。在接到生產任務後,開始進行設備、人員的配置等,這期間會產生一些費用,主要有人員培訓費,生產工資的工資薪酬,低值易耗品的消耗,其他管理費用等。最後就是產品的完工。這時候需要用到產品完成單,做好產品批次、數量等數據的記錄。講生產加工流程的時候主要以軸類為例,主要包括下料、粗車、熱處理、精車、磨、封工劃線、洗等七道工序。之後就是半成品的入庫,經過產成品組裝、整機裝備、報廠,成為產成品,最後銷售。講完理論知識後我們又到生產車間進行了實地參觀,從軸的下料到洗。我們逐一見到了真實的生產加工過程,真是大開眼界。離開機械廠,我們又來到了erp軟體中心,主要進行企業的資源管理,包括採購管理、庫存管理、庫存管理、計畫生產、簡單生產、委升管理、財務核算、存貨核算、庫存管理、企業套用平台等。

科技的力量真是無比強大,智慧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的體力投入大大減少,相反,腦力投入將不斷加大。校園裡除了教學樓、圖書館、辦公樓之外,還有這么一片獨特的風景,第一次這么親密的接觸工廠,深入車間,這感覺不錯。

(二)  母校背後的實力 4月26日 星期二

今天上午,燕大產業集團的相關負責人給我們從整體上介紹了燕大產業集團的基本情況。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原來燕山大學的科研能力這么強悍。位於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燕山大學國家科技園更是讓燕大師生引以為豪。另外,對於校企分開反而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校企分開對於降低高校經營風險、促進高校的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下午,全專業七十餘人驅車趕往燕大國家科技園,到達目的地時還下起了小雨,但同學們的熱情絲毫不減。我們先到了科技園的主廳,看了關於科技園得宣傳介紹片,在產業集團資產經營部陳老師的帶領下,觀摩了科技園的沙盤模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燕大科力塑業廠(主要生產各種塑膠閥門)。我們從原料加工車間到裝備車間,最後到包裝車間,幾乎一道工序不落地參觀了所有車間,見到了組裝閥、球閥、蝶閥等的模樣,著實大開了眼界。

第二個目的地便是燕軟集團。與上一個截然不同,這是一個整體和電腦打交道、憑藉頭腦、科技含量很高的地方。它下設企業信息化事業部、電子政務與公共事業部、系統集成事業部等。先後為河北省小郵件速遞、秦皇島港務局事務、曹妃甸建設等相關係統開發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還到軟體開發人員的實際工作環境中體驗了一下,去時,他們每個人都在聚精會神地編寫著各種程式,把人腦中的智慧不斷輸入電腦。

最後,我們來到了燕大汽車附屬檔案廠。走進生產車間,轟轟隆隆的機器聲震得讓人發懵。這是一個以生產汽車車門為主的企業,。鋼板經過切割、打孔、模具成型、拉彎等多道工序,最終產品完成。生產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系主任向我們介紹道,廠子最初是經過一些專家教授研究設計,形成項目,再購置設備,建造廠房,建成生產線,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它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以燕山大學強大的人才資源為支撐的。

今天,見到了很多不同種類的工業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這在校園裡是看不到的。我真切地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亘古不變的真理,科技的支撐在人才,人才的培養在教育。由此可見,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有多么重要。一流的高校必須是能夠把學產研很好的結合在一起的高校。

(三)不一樣的企業文化  4月27日 星期三

被雨水洗禮過的天空格外湛藍,空氣自然也十分清新,陽光足得有些曬人。我們依舊上午八點在四教樓下準時集合,大約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秦皇島泰德管業有限責任公司。剛下車的時候,忽然聽到了“第八套廣播體操,預備。。。。。。”起初還以為周圍有中學之類的學校呢,後來才發現公司里的員工在聽到廣播和鈴聲時,都匆忙地到辦公樓前的廣場集合,有的在廣播響起時未到達廣場的,就在原地開始做操,他們的動作雖然不是十分到位,但可以看出泰德的這種企業文化卻令我很受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