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水、排水工程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和要求

1.實習目的

學生參加實習,是理論學習和實踐鍛鍊相結合的重要機會,是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與業務素質的重要環節.

給排水工程實習是給排水工程專業學生必須完成的課程之一。通過實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接觸實際,增強民眾觀點﹑勞動觀念和社會主義的事業心﹑責任感,提高政治思想覺悟;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給水排水工程的實際知識,鞏固所學理論,培養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活的更好的結合,為畢業設計做好準備。

2.實習要求

(1).學生要重視向實際學習,向工人學習,多問多聽,記好筆記,寫好實習報告.

(2).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①.學生往返實習場所應集體行動,不得無故擅自行動,確有原因者,必須向

指導老師說明並應徵得指導老師的同意.

②.學生實習期間一律不得請假,特殊情況需持證明經指導老師批准,否則按曠課處理.

③.嚴格遵守工廠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注意安全,遵守保密制度。愛護公共財務。

④.學生要注意路途安全,不得打架鬥毆。

二、 實習內容

1.給水工程實習

通過觀看音像製品﹑現場觀摩﹑專題講座與車間班組跟班實習,進一步掌握城市生活給水常規處理工藝,熟悉其各個階段的工作機理以及各階段構築物的功能,類型,構造,設計參數的確定,平面﹑高程布置,運行過程中的管理﹑控制﹑檢測,並進一步了解工業水處理工藝等專業知識.

2.排水工程實習

通過觀看音像製品﹑現場觀摩﹑專題講座與車間班組跟班實習,進一步掌握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級﹑二級處理工藝,熟悉其各個階段的工作機理以及不同的處理方法所涉及的構築物的功能,類型,構造,設計參數的確定,平面﹑高程布置,運行過程中的管理﹑控制﹑檢測,並進一步了解工業污水處理工藝等專業知識.

3.建築給水排水實習

通過觀看音像製品﹑現場觀摩﹑專題講座與車間班組跟班實習,進一步掌握多層建築和高層建築冷熱水供應工程﹑排水工程﹑消防給水工程的專業知識.熟悉高層建築內各給排水設施的運轉操作及管理方法,了解其管線的布置和敷設方法,熟悉其設計原理,了解其設計方法及設計數據。了解相應的設計規範。

4.實習地點

給水工程實習地點:青雲水廠、牛行水廠、朝陽水廠

排水工程實習地點:青山湖污水廠、紅谷灘污水廠

建築給排水實習地點:江西消防博物館、和平里大酒店、江西國際金融中心

5.指導老師

黃小華老師 、韓瑛老師、歐陽二明老師、劉振中老師等

三、 實習報告

1.給水工程實習

(1)青雲水廠

青雲水廠位於南昌市青雲譜區,1986年10月30日由國家計委批覆項目建議書,同意興建南昌市青雲水廠,其建設規模為40萬m3/d,分兩期建設,每期20m3/d。工程委託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院就贛江取水和設計青雲水廠工程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和論證,並由江西省工程諮詢公司組織省內外專家評估。在充分評估後,國家計委於1978年11月16日批准了該工程設計任務書。該工程由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院負責設計,工程總概算為.37萬元。一期工程於1990年10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1993年10月1日正式投產,每天供水20萬m3/d,濾後水小於2ntu,出水水壓為0.4mpa.

水廠分三期工程,每一期日出處理水量為20m3/d,第三期工程於XX年投產,目前已經投入使用。水廠建在靠近贛撫路的象湖窪地上。廠區共占地317畝,東西長約530m,南北寬約400m。西北角為廠附屬建築區,東部和南部為生產區,一期和二期淨水構築物成對稱布局,後端為四層樓的水廠中心調度樓,進大門兩側有桂花園和三友園,整個水廠顯得寬廣、明快。

在廠里技術員的帶領下,首先參觀了加藥間。加藥間分兩層下層是溶解池,上層為溶液池,通過水泵的反覆抽吸實現藥液與原水的混合。加藥系統採用德國技術,在設備間的電腦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加藥的過程和計量。從加藥間出來之後看到的是絮凝沉澱池,池子比較有特點,前部為折板絮凝池,後部則變成了隔板絮凝池。絮凝池之後為平流沉澱池,分為兩組,每組生產能力為10萬m3/d。每組折板、隔板反應池尺寸為24m×27m×4m,折板反應時間為12min,隔板反應時間為12min。折板隔板反應池排泥方式為穿孔管氣動快開閥。每組平流沉澱池長100.5m,水流速為15mm/s,水力停留時間為1.9h,採用桁架移動泵吸式排泥。路過了沉澱池之後,技術員帶我們進了濾池間,由於濾池正在運行中,我們看不清管路的具體走向,但通過技術員的講解以及課本上學過的理論知識,我們知道濾池採用的是普通快濾池,用兩個虹吸管代替了兩個閥門。單池過濾面積為48.6m2,過濾速度為8m/h,濾沙層厚0.7m,砂粒徑0.6~1.1mm。濾池採用水泵反衝洗,反衝洗強度為15l/(s·m2)反衝洗水泵共兩台,一用一備。一期和二期的濾池都為普通快濾池,不同的是一期的採用虹吸管而二期的都為電磁閥控制進水和抽氣,期間我問過技術員,二期改用電磁閥是不是說明閥門控制比虹吸管進水工藝更先進,技術員說每種技術都有各自的優點,一期沒有採用電磁閥的原因是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夠,國產的閥門及控制技術達不到水廠所需的控制精度,到了九十年代時,隨著數控技術的發展水廠才引進了電磁閥門,使水廠的自動化水平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水廠的三期工程則選用了v型濾池,進水及反衝洗實現了無人自動化。從濾池間出來後按照工藝流程我們來到了加氯間,加氯間平面尺寸為23.4m×7.2m,加氯操作值班間為16m2,除風機和起吊行車以及氯瓶外整個加氯系統成套引進,加氯機房安裝的兩台先進牌4034c型符合環自動加氯機,一備一用。在液濾投加點處安裝的是兩台美國產的先進牌1870e余氯分析儀,用於對後加氯工藝反饋測定。出了加氯間後就到了水廠的最後部分清水池和二泵房,清水池容量為2×m3,清水池為方形設計邊長54m,有效水深3.5m,為半地下結構蓋板上回填土厚1.2m,土層上有草皮綠化。二級泵站也為半地下式,深3.75m,配有四台水泵,兩大兩小,三台工作一台備用。水經二級泵房後,即完成了水廠的淨水工藝,經市政管網供給南昌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