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實習報告(大三)

大三的暑假是大學裡最後一個長的假期了,也是踏入社會之前一個難得的實習時間了,我沒有去政府機關也沒有去事業單位或者工廠辦公室車間去進行我的歷練,相反,我來到了一個甚或沒有公章的私人業主那邊,體會中國個體工商戶幾乎是從零開始般的艱辛的創業與發展過程。

正文:

這是個魚乾加工場,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它的全稱叫三亞xx魚乾加工場,老闆是福建人,我們叫他陳老闆。

我是從7月18號到8月29號在這邊實習的,在這40天的時間裡,我覺得我如果在傳統行業裡面創業或者工作著,我也會碰到差不多相同的事情與及相應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因為我只是去實習的,所以我拿的工資只是象徵性的,我的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更多的是陪在陳老闆旁邊,也許稱為秘書更合適)

這個加工場的規模也不是很大,它占地4畝,其中主體加工場及員工宿舍的建築面積有7百多平方米,其餘的為曬魚場所與停車位。

這魚乾加工場的加工程式為:購鮮魚——洗魚——煮魚——曬魚——包裝入庫。其中員工的加工魚的技巧在這最原始的原材料加工中占據著很大的因素。比如鮮魚洗好後要根據魚的種類大小決定放入竹篾的魚的數量再把它放入蒸鍋里煮;根據魚的銷售目的地和天氣狀況來決定放入蒸鍋里的鹽巴的數量以及曬魚時魚的乾度要什麼程度。這些都需要有一個負責人來決定,一般是老闆本人或是那個負責煮魚的員工。新員工到那裡時,往往是不知所措的,因為這種工作與學歷幾乎沒有關係並且很多人對此行業了解得不多,他們需要老闆或者老員工直接去面授他們,而這些最基本的技巧在1天之內就可以掌握,但是需要連續幾天監督他們以使員工養成規範的動作習慣。我當時剛過去的時候我一天之內也學會了這些最基本的工作要求技巧,隨後的幾天內,隨著新員工的到來,我也成了老員工老師傅喔,這時的我更像是一個監工似的。

三亞因為是屬於熱帶,那邊的空氣對流比較激烈,且那加工場就在海邊,受天氣的影響是很大的。那邊的天氣說變就變,有的烏雲從海天之際一翻上來,速度很快,一會兒雨也就到了,這時如果雨一直下個不停,烘乾只能是唯一的選擇了,不過這得增加成本了;但有的烏雲占了大半個天空了,我們趕忙把還沒曬乾的魚給收進來,可等啊等,那雨滴就是掉不下來,害得我們又得重新把魚得曬下去,這一來一去,要費很大的功夫的。如果諸葛亮來給我們來做天氣顧問,我想我們就不用這么辛苦了,哈哈,不過,我想經過這一驚一咋,我看天的本領多少是有了提高的,我相信我以後會做得更好的。這曬魚時的竹篾連同上面的魚,我們在曬收時,是要費很大的力氣的,一般為25斤左右,短短的40天的時間,我的手上肌肉強壯了不少,皮膚更是黑得像焦炭了,來到學校時,同學們都可以叫我“黑鬼”了(純屬玩笑,無歧視之意)。

當然,這工具還是有不少改進之處的,比如我們可以用鋼筋穿過鋼管,再把帆布卷滾在鋼管上面,就像是平時我們用的包裝時的膠布及其滾筒一樣的原理,在風雨不是太大的時候,我們只要把帆布卷鋪過來,就省了把曬魚的竹篾搬來搬去的功夫了且更能保持魚表麵皮膚的光澤。我覺得我們不管是做什麼事,當我們覺得這種事情很機械很煩人時,我們一定要有“懶人”意識,相信我們能找到問題的更好地解決方法。當然了,我們可以這么說,給我100萬,我可把它建成很現代化的魚乾加工場,但是我們做什麼事情要受到資本與效益投資率的制約,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我們不能一步登天。

在這加工場的這段時間裡,我還同陳老闆一起去簽了兩個契約。這兩個契約都是我在這邊先寫了範文及模板,再到另一方時詢問他們有什麼要補充的,我覺得這樣更能把我方的所要注意的要點意願充分地體現出來。一次是去海南文昌市購買一個舊的加工場,從三亞到文昌來回,我們花了一整個大白天的時間,到晚上8點了才回來。另一次是在三亞給人家租一個2.5畝的場地。這一次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刻,當時我在原先的契約上面寫的是“土地租賃契約”,到另一方時,他們說要改成“場地租賃契約”,這土地是他們向集體租的,而再把它轉租給我們的,土地是國家的,他們只是把它的是使用權給我們,所以用“場地”比較合適,雖然我當時不能準確地指出兩者的具體的含義差別,但我直覺他們說得有理,就和陳老闆答應了。這契約的學問還大著呢,我也真慶幸有了親身參與的機會。

在這中國最普遍性的手工作坊式的工作環境裡,我們根本不去奢望什麼8小時工作制也沒有什麼所謂的雙休日待遇,我們在這邊是包吃包住,和老闆吃一樣的飯,我們沒什麼娛樂,有的是對著dvd影碟機吼著青春激揚般的情歌,有時沒事時(這魚乾加工真的是靠天吃飯的產業,差不多1個月有10天沒有魚可加工),我們去三亞的大東海游泳,小東海潛水,去市區逛逛甚或有時約會漂亮的小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