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新聞學專業實習報告範文

熱線部實習。今報的記者都很年輕,大家關係都好相處,帶我的楊海霞記者和與我座位相臨的孫旭陽記者對我特別好。

到那後,第一次出去採訪是和一位做實習攝影的同學一起跟著楊文哲和攝影記者邱琦去做個車禍稿子。是一位農民開一奔馬機動三輪賣菜,可對他們鄭州市區是禁止進入的,當在一路口交警要將他們攔下時,農民可能心裡一慌,車子沒控制住就把交警給撞飛了。我們接到線索時,也沒有現場,受傷交警被拉往醫院,農民正被帶往交警隊。我們就直接去了醫院。到了醫院,受傷交警正接受檢查,一名女士扶著一名兒童(交警的女朋友和外甥)都在哭泣,哭聲充滿了驚恐。

第一次見到如此的場景,我嚇呆了。哪裡還會採訪新聞當事人,就跟著他們亂轉。等把交警安置住院,我們就離開了。離開時,楊記者問我“你怎么不採訪啊?”我說“我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不知道該怎么採訪,他們在痛哭啊!”“這算什麼啊,以後比這更慘烈的場面多的是!”他有點生氣的對我說。接著邱老師也發話了, “你看看你們兩個,一個不問一個不拍,以後還這樣就不帶你們出來了!”我們兩個聽了,都低著頭。

楊海霞老師讓我做的第一個稿子就是個大策劃,是“重磅閱讀”版上的,主題是探討社會上出現的“啃老族”(就是子女長大了但養活不了自己,不但不贍養父母,反而倒吃父母的年輕一代)問題。她只把選題告訴我,讓我去鄭州的都市村莊裡去採訪尋找這樣的案例,她也找案例並且採訪有關專家。我就一個人到都市村莊裡去找,以租房的名義,邊談房子邊和房東老太太們聊他們的兒女,讓我慶幸的是,我去的每一家都算比較有典型意義,有新聞價值。就這樣跑了三個都市村莊,第二天又去了兩個街道辦事處,問問他們年輕人有多少事業登記,及這些人的基本情況。就這樣,光這一個事,跑了4天,寫好稿子,等了一個周,稿子終究沒有刊登。接著又做了黑龍江某地恢復婚檢和大學生可以結婚規定的“重磅閱讀”稿,我就一個人去河南財院、河南農業大學、鄭州大學工學院等校園轉悠,採訪大學生對可以結婚的看法。碰巧遇到了一位來自武漢的大學生,因為他們學校就有一名女大學生結婚了,女孩出嫁當天也也經歷了。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沒事。但等我回去,被楊老師一提問,才發現自己問的好不詳細,許多細節都沒有問到。稿子寫好就刊登了,但沒有署我的名。這個雖然心裡有點不是滋味,但還是可以接受的。與此同時,做了其他的一些小稿子。

後來得知我們那篇啃老族報導沒有刊登是因為採訪中心的領導與我們熱線部主任工作思路不和,因為我們這個稿子部主任也參與了就以一些理由給拿下了。與此同時,他們刊登了一篇確實很爛的稿子,我很生氣,就在內部論壇上發對刊登的這篇稿子的批評意見,講了些這篇稿子從選題到采寫的種種缺陷。後來,又因為一篇模仿杭州《都市快報》風格的稿子被有象徵意義的評為a稿而引起極大爭議(大家爭議的不是能否學習,而是應該如何去學習,不僅僅是只學到外在的形式)。該稿第一部分是民眾來信,訴說了自己乘公交的痛苦經歷,說司機態度如何如何不好。第二部分也是結尾僅用了100字左右的“記者核實”,說是核實只是打電話,問了問公交公司,公交公司說若有這樣的事,我們一定嚴肅處理,但他卻沒有採訪當事司機。但由於是所謂的都市快報風格就被評為了a稿。稿子刊登的第二天,一位女同志就來到報社要見記者。我才知道,公交公司有規定因負面事件只要見報,司機就被辭退。一篇小小的稿子,卻使一名工人失業了。我又在內部論壇上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然後,我就得到了應該承受的東西——部主任一連兩次在辦公室里傳達上面的指示:實習生不準亂髮帖子。又告訴我連在“西祠胡同河南媒體”里也不準我發帖子。我很惱火,不讓我在內部論壇上發就算了,為什麼外邊的網站也不讓我發,管制也太嚴了。其實,在這之前,我一到報社,就在內部論壇上發了一些對今報辦報的一些建議和活動策劃,受到了大家的好評。到的第7天就被採訪中心的主任(屬於報社領導級別)電話打到辦公室給叫了過去“接見”,問了我哪個學校的畢業了沒有以後有什麼打算如此等等,還鼓勵說以後多提意見。回頭看看,成也發帖,敗也發帖!楊老師就私下對我講,其實報社裡也不是那么的簡單,剛畢業以後別那么衝動了,有些時候哪怕你說的是對的,但你卻妨礙了別人或損害了別人,那么你就會有麻煩的。以後做人要低調,工作要高調,不差於任何人。孫大哥(我是這樣稱呼他的)常在請我吃飯的時候給我講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以後的影響是長遠的。

後來上面又有規定說不讓署實習生,只能署通訊員。這也是我不能接受的。這時,我見網上有 “蘇中周刊招聘實習生,工資每月500,包住,有福利食堂。而周刊管理團隊是由時代商報、現代快報、信息時報等中層領導加盟。”這些條件對我都是極大吸引力的,物質方面的不說,光廣州三大報精英加盟,還有中國名記者徐祥也準備加盟,就吸引了我,我若可以去的話該能學到多少先進的報紙采編經驗啊!但我還是小心的很,怕被騙,於是就上了“中國名記徐祥線上”找到他的信箱,給他發了信諮詢情況,他說他不去了,但那裡面都是他比較好的朋友,肯定能學到很多東西的。我就投了簡歷,誰知第二天他們就通知我8月15日到南京或揚州報到,我高興的很。就向熱線部主任和各位老師以及萬里告了別,隻身南下了。走的時候,因為來的時候是告訴胡總要實習2到3個月的,可我呆了20天就要走,心裡沒有勇氣去見他,給他發了個簡訊就匆匆地很不好意思到離開了東方今報。

實習小結:記者見證新聞事實時,頭腦要冷,心腸要熱,方能作好記錄時代的職責。許多出現問題的新聞,都是因為我們違背了新聞傳播的最基本原則,比如客觀、公正、平衡等。做新聞,首先要學會做人,只有這樣才是合格的新聞人。

二、八怪文化傳播公司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1月)

8月14日,從商丘出發前,那邊告訴要我去泰州,說是主編老家在那裡,主編剛好在那辦事。售票員居然不知道有泰州,告訴她那時胡總書記的老家,她很不好意思,但查後知道沒有票。我就先到徐州,等車到凌晨2點才坐上開往泰州的火車。

15日上午11點到達泰州,後又隨同主編夏先生和從北京來的副主編曲先生,到了興化市的戴南鎮。這個鎮是不簡單,它是中國不鏽鋼名鎮,不鏽鋼產量據說能占全國的1/3,全鎮不鏽鋼企業達2017家之多,年產值100億元。到了才知,我們就在這裡上班!而一切都沒有準備好,於是又和主編大人一起找房子租房子,裝卸電腦,一忙就是半個月,整天就是購置家具,搬運東西。上班了才發現,這位夏主編就是中國名記徐祥先生!而所謂的“周刊管理團隊是由時代商報、現代快報、信息時報等中層領導加盟”,指的就是他一個人(副主編是在時代商報做過編輯部主任,編輯部主任是現代快報來做兼職的,但他們二人不久就離去了。),因為他確實是在這三家單位都做過。而福利食堂就是我們租的一處民房院落的廚房,當然還僱傭了一位一伙食師傅。更讓人受不了的是,說這半個月沒上班,一伙食費就不給大家要了,呵呵!倒挺大方的!就算是民工也不能只管飯吃啊!大家見面,都驚乎上當。但既來之則安之。人家有工作經驗的、有已經畢業了的,都忍受了,我也只好忍受。其實他的采編技能確實了得,曾做出許多有影響的報導,但感覺由於性格原因,領導水平也確實不敢恭維。

上班了,要做所謂的江蘇科技報新周刊,其實是私人出錢租用刊號而已。我們就開始從網上收集國內省內新聞,當然還搞了個大型主題報導“走進中國不鏽鋼名鎮” 系列。而我呢,分在了編輯部,其實除主編、副主編(幹了幾天,和主編有分歧,返京了)和編輯部主任之外,就我一個專職編輯。總共也就8個人,曾在一次吃飯是,主編大話我說註冊南京八怪文化傳播公司,碰巧咱們也是八個人啊!大家好好乾,乾滿三年都有股份。可是,幹了不足一個月,由於沒有得到預想的戴南鎮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更大的發展”,舉公司搬往廣州。

於是,我第一次來到南中國最讓我神往的傳媒城市。可從廣州招聘去戴南的4人,由於只給人家半個月的工資,就全部離去。於是,又一次招聘。來了三個,最後只留下了一個。但由於沒人無法開工,我就天天看守公司。每天就吃飯,看購買的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當然,每天研讀報紙也有很大收穫啊。偶爾也到外邊逛逛,去華南師大、暨南大學。其間,受不了主編的氣,就辭職離開,最後在主編趕到公交站點的挽留,和為他乾到年底就保證我進廣州三大報業集團的許諾下,最終留了下來,並且可以說是主編招聘的來了又去的人中,唯一一個為他效勞兩個多月時間的人。

出了一期報紙後,又遷往佛山。到了佛山,就是抱著報紙到不鏽鋼市場裡面去免費送報,送完報,又要把這些報紙裝進信封給全國各地的不鏽鋼廠商郵寄,貼地址,裝報紙,送郵局,全是人工,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當然,主編會犒勞大家的,會在早上買菜時過給10幾塊錢,多加點菜。至於加班有無工資,就甭想這事。我當時的心態是,這些苦我能經受了,以後什麼苦都不怕了。

每天收集新聞,組版,校對。出了報紙,就又重複上門送報、郵寄報紙等活動。到11月分,由於發現我還和離去的員工聯繫,就大罵我不忠,因為我答應他不和他們聯繫的。我說公私分開,無效。我寧願一分錢不要,也不再在乎他的那個許諾,只要走人。他挽留,過了幾天,剛好我黨員轉正的時間到了,就以此一定走人。他最後說覺得欠我個人情,讓我不要走,可以不在他這裡乾,並主動給我安排到了廣州日報佛山記者站,但我毅然放棄,讓他回復廣州日報說我不去了。廣州日報那邊的人納悶問“他不知道我們廣州日報好嗎?”當然知道,主客觀因素加在一起,我還是選擇了離開回學校。臨走時,我透露說轉正後想去北京的訊息,他說北京有人,新京報願意去嗎?京華時報願意去嗎?法制早報也行的!我讓他給我聯繫電話,可是新京報區域新聞部主任、河南籍記者陳鋒的電話他卻沒有,說只是網上有來往,彼此知道對方。讓我可以直接去報社找。最後給了我法制早報一記者的電話,並把他寫的《中國報業大戰風雲錄》帶給陳鋒,在扉頁上題了詞,作為見面的禮物,只要給了他書,他也不好意思不給你安排實習,再說也是老鄉。就這樣,我返回了學校。

實習小結:社會上如此的複雜,讓我們有時都難以想像。上面寫的也只是現實的一小部分,許多事,不經歷是難以想像得到的。因此,走進社會,我們要多個心眼,多點保護自己的智慧。當然,有失去就有得到,有痛苦也定有磨礪。這中間,我也確實學到了不少編版、修改標題的“南都”派技巧。更重要的是,這中間,我和原南方都市報和新京報總編、也是我最敬重的報人程益中先生有過幾次簡訊交流。我把他的遭遇稱為對個人是不幸的,而對中國新聞事業確是大幸的。並且在我們新一代新聞人中進行了一次具有深刻新聞啟蒙意義的教育。對新聞事業的促進作用,他之於中國新聞史猶如曾格之於美國新聞史。而賦閒在家的他說“我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些對我都是深入內心的影響。

三、轉折階段:在北京(20xx年11月)

之所以把在北京不到一個周的時間單獨列出,因為這個轉折才決定了我重新回到河南。這使我對自己對新聞的認識有了重大的轉變。

(入黨)轉完正,我決踏上了北京的行程。在新京報創刊2周年的日子裡,11月11日早上我到達了首都北京。第二天一大早,趕到位於光明日報社的新京報發展有限公司。可是,值班人員說,想找陳鋒你要先和他約好才可以,或者你現在給他打個電話,他同意見你,我才讓你進。

可是我沒有陳鋒的電話,就發簡訊向我在廣州的主編求救,可他說他也只能通過朋友問問。我無奈之下,只好發簡訊,向新京報原老總程益中先生求救,“程總,我是河南大學的小王,我現在在北京,想找陳鋒,能把他的手機號給我嗎?謝謝”讓我驚喜的是,程總竟然回了我簡訊把陳鋒的手機號給了我。我又告訴老主編我已經從程總那裡得到陳鋒的電話,他很驚訝地問“你怎么有程總的號,趕緊發給我,我還沒弄到呢!”我說是從你的名片本里抄的,我以前在和程總聊過。可他突然告訴我“小王,你可不要打著我的旗號到處招搖,憑你的實力我敢說你進中國任何一家報社都可以。”我很生氣的告訴他“你太小看我了,我從來就沒向誰提起過你。”

和陳鋒主任通了電話,卻被告知現在報社規定不要實習生了。我權當相信,因為我也沒別的辦法,我給陳鋒主任留了個紙條,說以後再拜訪的話,把書交給大門的值班人員,就邁出了離去的腳步。

下午就和法制早報的記者聯繫,接電話的人說報社沒這個人,後來了別人才知道他已經不在這裡幹了,去向他們當然不知道。我知道不可能再靠這些所謂的關係了。於是決定明天拿著北京地圖自己去瞎轉悠一下,也散散心。

這中間,抽出一天的時間,去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主辦的《傳媒》雜誌社,因為我的一個朋友今年剛分到那裡做編輯,她是河大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到那兒,嚇了我一跳,“感覺有點像開封吧?”朋友見面問到,我說“還不如呢,感覺像一個鄉鎮!”她說以前總以為在北京多么好,這次當知道自己錯了吧!我問她那為什麼不留校教書,卻在這個地方。她說就是為著這是北京,再爛這裡也是北京,只要是北京,這裡的機會是要比其他地方高的多的。我聽了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