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實踐報告

XX年的這個暑假是一個酷熱的假期,太陽無情的炙烤著大地,地里的農作物因為連續的四十多天沒下雨而乾枯,農民在春天播下的希望因這一場乾旱變得飄渺起來,收成減少了近百分之五十。

在這樣一個酷暑中我頂著烈日,迎著微風在許多村子的角落揮灑著我的汗水,綻放著我的笑容,奉獻著我的愛心。在這樣一個收成減半的季節里,我卻收穫了許多。

如今在農村,在家裡的多半是些年邁的老人與稚幼的孩子,而青壯少年、中年余婦女都外出務工。所以農村的許多的田地都荒蕪,連許多的路都已被瘋狂生長的植物給封死,一個寨子也沒有以前那么熱鬧與溫暖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毫無生氣的寨子冷寂得如一潭死水,任鳳吹也掀不起一絲漣漪。

如今,許多的老年人的眼裡一片蒼涼,正如經典歌曲《常回家看看》所唱的“老人不圖兒女回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就圖個團團圓圓……老人不圖兒女對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就圖個平平安安”一樣,這些年邁的老人所求的並不多,只是想在自己的兒女呆在自己的身邊,在自己寂寞孤獨的時候可以看到自己至親的人,能有人跟他們說說話;在自己生病脆弱的時候有人可以對他細心呵護、微笑,給他們堅持下去的力量……然而這一切又是多么的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即使老人們的內心孤獨,但他們卻始終牽掛著自己的子女,為他們那些子女著想、打算。他們怕自己會成為自己子女的負擔,所以他們選擇自己承受著那些自己無法或不想承受的痛苦與擔子。可是正因為這樣,他們的子女也忽略了老人們所需要的東西,所想得到的關愛。家是我們永遠可以停泊靠岸的港灣,父母是我們永遠可以無窮攫取的人,然而往往我們也就忽略了那個可以為我們付出一切的得他們,不計較代價對我們好的他們。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化古國,古時就有“百善孝為先”之祖訓,孝乃中華民族的民族高尚品德之一。在《詩經》中有《蓼莪》如是寫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苦。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預報之恩,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轂,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轂,我獨不卒。

此詩的意思是:高高似莪草,原來是青蒿。可憐父母親,養我真辛苦。高高似莪草,原來是牡草。可憐父母親,養我真疲勞。酒瓶空蕩蕩,酒瓮愧難當。窮人活世上,不如早死亡。沒爹依賴誰?沒娘怎依仗?出門懷憂傷,進門無尊長。爹爹生養我,娘親哺育我。撫我愛護我,培育我成長。百看不生厭,出入抱懷中。預報父母恩,如天不可測。南山多威壯,暴風多迅疾。別人生活好,我獨憂愁什麼!南山多險峻,暴風也強勁。別人生活好。我獨難盡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因此國家應制定一些關於老人的法律制度,讓中國的每個老人都能樂享晚年。

然而老人是問題,孩子也是一個問題。許多的人都以為在孩子這個無憂無慮的年紀是不懂複雜的感情的,然而卻不知孩子的感情是最純粹的,最難能可貴的,不是他們不懂感情的複雜而是他們不會標自己的簡單的感情。

有一句古話說的好,“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去關愛別人和幫助別人,這樣中國便是一派欣欣向榮、和諧團結的景象了,中國的共產社會也會更快的來臨。

正因為孩子心靈的純粹與無暇,所以我們才要更好的關愛那些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溫暖與陽光,這個社會對他們的關注與期望。每個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許多的愛的,希望自己的父母看著他們成長,看著他們收穫。因為月乾淨的東西就越容易被污染、弄髒,所以我們要把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到這些沒有父母在身邊的孩子的身上,這樣才會讓他們的孩提時代充滿愛的味道與痕跡,才能讓他們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有用的人。

孩子們與老人們最透明的心事便是非常非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與子女了。世上最難捨的終究是情,明知道萬事皆空,卻還是禁不住依依回首這篇紅塵里的那些段情。心裡有思戀的人是多么心碎的幸福。

雖然我們都知道每一段情始終都會有一個句號,你想擋都擋不住,可是我們卻依然不會去捨棄任何一段真摯的感情。我們或許在許多年後會後悔自己的某時的決定與選擇,但是人生終究是沒有如果,既不可以假設也不可以重來。所以,一個人要堅持自己所選擇走的路,要試著去看看自己所選擇的路的前方,想想那路盡頭是什麼在等著自己,頂住所有的壓力、恐懼、困難堅持從起點走到最後,就算沒有人與你同行,你也要鼓足勇氣,即使跪著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