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北京實習報告(研究所)

xx年暑假,系裡為大家安排了前往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的幾個研究所的認識實習,這對我們0111的同學來說是一個難得機會。三年的大學生活已經過去,不少同學都面臨繼續深造或參加工作的選擇,然而,大多數同學對計算機專業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理論上,對於如何套用學到知識,以及現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計算機人才還是知之甚少。所以,大家急需這樣一次對能夠本專業研究和套用現狀進行系統全面認識了解的機會。

參加這次實習的共一百一十多人,約占全班人數的百分之九十,系裡對這次實習活動也十分重視,由班主任盧賢若老師,周英華老師,教學秘書李勝柏負責整個行程。

8月1日到達駐地——青年公寓,報導之後,老師把實習的具體安排以及實習期間的生活、出行等事宜向大家做的詳細的介紹。

8月2日,實習正式開始。

首先參觀的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研究所是中國信息與自動化領域骨幹研究所,以智慧型信息處理、複雜系統與智慧型控制為主要研究方向,是集基礎研究、套用開發到生產經營於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現任所長譚鐵牛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傑出的青年科學家“百人計畫”入選者。1999年5月,自動化所進入國家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中國科學院北京信息科學研究與開發基地。

我們分組參觀了自動化所的主要實驗室,其中象身份識別、交通自動控制系統等引起了同學們的極大興趣,大家與自動化所的研究員和學生展開的熱烈的討論。

接下來去的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聲學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7月,建所初期設有水聲學、空氣聲學、超聲學三個學科方向,以後逐步發展為有近20個分支學科的門類齊全互相呼應又有重點的學科網。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聲場聲信息研究和數位訊號處理研究,覆蓋的主要領域包括:水聲物理與海洋聲學,水聲技術與水聲信號處理,語言聲學與語音數位訊號處理,聲學微感測與探測技術,噪聲控制與音頻聲學,超聲物理與超聲電子學,數字音頻視頻技術,數字系統集成技術,寬頻多媒體通訊技術以及非線性聲學等。在中科院整體定位的要求下,聲學所的領導集體根據自身優勢和社會需求,繼續堅持聲場信息和數位訊號處理兩個研究方向,把自己的發展目標確定為:在聲場聲信息和數位訊號處理研究領域建設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研究和發展為主體的國家隊。既研究和解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提出的具有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和綜合性的聲學和數位訊號處理理論與工程,問題又在國際學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行需要重點了解的兩個所——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這也是許多希望繼續深造的同學所嚮往的研究所,他們代表了中國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是一個以計算機科學理論和套用研究為基礎、以計算機軟體研究開發和高新技術的產業建設為主導的綜合性基地型研究所。目前,軟體所的研體系分為軟體基礎研究、軟體高技術研究和軟體套用研究三大部分,設有十幾個研發部門(實驗室、中心)。建所近二十年來,特別是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以來,軟體所在計算機科學和軟體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獲院、部級以上成果獎23項(全部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自國家自然科學獎設立至今,計算機領域唯一的1項一等獎和5項二等獎中的2項,都出在軟體所。

進入21世紀,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使軟體技術和軟體產業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核心與主導,也為軟體所新的跨越提供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在新的形勢下,軟體所的定位是:面向軟體技術未來,從事計算機科學理論研究和軟體高新技術發展的綜合性國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在計算所,誕生了我國第一台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並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基地,我國首枚高性能通用cpu晶片也誕生在這裡。

計算所是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從計算所陸續分離出中科院微電子學研究所、中科院計算中心、軟體所和網路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從計算所分離出來的企業累計有30家以上,誕生了諸如聯想、希望、曙光、華建等高技術企業,中關村的許多it企業都和計算所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

計算所現有六個研究室和一個工程中心,並孵化了若干家高科技公司,形成了科研、產業一條龍的良好態勢。現階段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有:cpu和soc設計、高性能計算與格線計算、網路化與數位化技術、知識處理與智慧型化internet軟體等。

1998年,計算所成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幾年來,計算所堅持xx對中科院提出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三性原則,堅持新時期辦院方針,以“著眼國際前沿領域,關注國計民生,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為己任,本著“創新、求實”的理念,正逐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科研學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