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效果評語

福州大學陳沙麥教授認為:“廈門大學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們從課程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教學改革上花了不少心思, 建構了以學生成長成才為主線的德育教學內容體系,探索和嘗試了專題式教學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無論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開展,課內講授與課餘自學的結合,還是社會調查與實踐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等等,無疑具有教育引導的價值性,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校內同事的評價

蘇勁教授:該課程組是一支由高素質教師組成的優秀教學科研隊伍,教學科研成果豐碩。該隊伍教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備課認真,教學內容豐富,貼近學生實際,教學形式生動多樣;教師講課充滿激情,責任感強,能感染學生,改變了不少學生把它作為一門枯燥的理論說教課的看法,在實施中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何其穎教授:該課程在理論上整合了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內容,在教學改革中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灌輸”式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內容和形式的激勵性、啟發性和參與性,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案例分析法引導學生知識的學習和套用, 設計討論、辯論等多種互動環節, 豐富的實踐教學項目, 增強了教學的感染力, 為本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吳溫暖教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對高校一年級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以及健康心理培養和教育的必修課程。該課程不是對中學品德課的簡單重複,它關注的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實際,具有現實的針對性,也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儘可能地採用豐富、生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們還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對學生成才影響很大,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