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高中學生實習可以學到很多學校之外的東西,更加促進高中生身心的成長。那么你要怎么去寫高中學生實習自我鑑定呢?下面由本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學生實習自我鑑定,希望可以幫到你喔!

高中學生實習自我鑑定篇一

時光飛逝,我的假期結束了。同時也宣告了一個多月的萬村遠程教育志願者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我很驕傲,在青春筆記本上能寫下:自己是一名服務家鄉發展的志願者,為家鄉做貢獻。服務過程中,我收穫了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與社會經驗。

回顧假期工作,我時喜時悲,感觸頗多。

1、細心統計資料。

短短一天的培訓結束了。7月19日早,我滿懷期待的來到了縣委遠程教育辦辦公室。看著陌生的環境,我有些不適應和不安。但看到親切沒有架子的領導介紹著周圍環境和人員,心中的不適應與不安也隨之消失。志願者便在秘書的指導下開始了工作。看著堆積如山的考卷和一張張表格,我驚訝了。若是一人之力,該如何完成者統計工作呢 我的思緒被自己的夥伴拉了回來。我們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地工作起來。兩人合作完成工作,需要雙方的配合與細心。一方的失誤均會造成接下來工作的錯誤。所以自己除了細心地看自己的考卷,還要注意夥伴寫的是否與自己念的一樣。領導看著我們急於求成的樣子,便笑著說:“不要急,急了會出錯的。慢慢地,細心地做,會事半功倍的。喝杯水再做吧!”想著領導的話,自己確實太著急了,不夠細心地念錯了好幾個。兩天的統計,我的眼睛真的酸了。一些工作看似簡單,其實沒那么容易,需要足夠的細心與配合才能做好。

2、遠程教育與區委磨鍊。

第三天,我被派到鎮南紅電社區區委服務。看著我將工作的地方,我心中充滿希望。新的工作夥伴向我介紹著領導,主任和平常要做的工作。介紹完後,韋主任便說;“大家都來了,現在我們有個工作急需完成。大家辛苦一下了。”韋主任一個一個地教我們如很填寫那人口資料。看真我們慢慢上手才肯放手去做其他重要工作。我們幾個志願者便每人負責幾本人口資料填寫。與此同時還要讓兩個志願者去給民眾播放需要觀看的教育或謀生技能。雖然兩項工作同時完成有點難度,但兩者又不衝突。幾個小時的填寫我們有些疲憊不堪。但總算有些收穫讓我們可以開心。工作這樣進行著,播教育內容,寫資料。除此之外,我還會整理辦工桌上的東西,打掃一下辦公室,整理區委的圖書室。一天,韋主任對我說:“小雲啊,這裡還有一本人口資料沒有填寫喔 麻煩你再把這本寫一下。”拿著遞過來的資料,自己真是窘大了,竟然忘記了這一本。但我很慶幸,還好不是在自己的護理工作中,否則忘記了這么大本病歷該怎么辦啊!那晚自己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把它寫完。我伸個懶腰告訴自己以後別再納悶粗枝大葉的做事了。

3、老人院的心酸之行。

陰沉的天氣,讓人有些悶。我們志願者一行人帶著水果,帶著一顆看望老人的愛心來到了老人院。看著一張張布滿歲月痕跡的臉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我來到二樓,看著一位老奶奶用雙手靠著椅子行動,兩條腿沒有行動地在後面拖著。我震驚了,老奶奶怎會如此的艱難。我很快的過去扶起老奶奶,奶奶卻說:“不用的我只能如此了。雙腿已經廢了,只能用手走了。”當時真有想哭的衝動,可是我知道自己不能哭。聽著老奶奶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我明白老奶奶的孤獨與無奈更讓她心傷。身體上的殘缺遠比不上這心靈上的傷啊!痛恨自己作為一個未來的醫護工作者卻不能讓老奶奶好起來,自己真是差勁。現在能做的只能是陪他們聊天,吃東西,唱歌給他們聽。讓他們感受此刻的溫暖與愛。

4、遠教小屋成立與兒童的純真。

和熙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我們志願者在團委領導的帶領下來到了亮山託兒所。望著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我真的很受感染。但我們的出現,小兒童們顯得很拘束和害怕。我看到了一個很吸引自己的小男孩。我便一直跟著他,他卻不予理睬。我花費了很多的用心與耐心,終於小男孩不再討厭我,而是和我鬧著玩。我們志願者便都與小兒童建立了友誼。玩耍,跳舞,聽音樂,唱歌,畫畫等。時間很快便到了遠教小屋成立的時間。我們便帶著小朋友站好等待著授牌儀式。當領導把遠教小屋的牌子授予託兒所老師,並宣布其成立時。我們給予熱烈掌聲,小朋友也很高興。望著掛在門口的遠教小屋牌子,陽光的照射讓它發出耀眼的光芒。我知道那是希望之光。外出打工的子女有了學習的地方,他們會慢慢的成長,是祖國的希望。離開時,我望著吸引自己的小男孩竟然不捨得離開了。小男孩在門口看著我離開便與老師往門裡走去,那時我流淚了。醫護人員的學習者,下學期將學習兒科,自己要努力學好,讓祖國的希望更健康。

5、舟曲之殤牽動人心。

為舟曲遇難同胞哀悼的那天,各省各市都用各種方式為遇難同胞們送去他們的祝福與悼念。我們縣也進行了悼念儀式,昔日喧鬧的廣場顯得特別安靜。沒有各式的遊戲,沒有玩鬧嬉笑的聲音,高高飛揚的國旗降至一半。一切顯得沉寂。我們志願者在廣場中點著蠟燭擺出了舟曲的字樣與一個心的圖形。廣場上的兒童自覺地配合我們圍成了一個大圈。身邊的小朋友悄悄地堆同側夥伴說;“不要說話喔,我們要為舟曲遇難小朋友祈禱。”這句話深深地感到了我,中國人真的很勇敢,更是團結。舟曲受災後,來自四面八方的志願者,醫護人員,解放軍等奔於現場,那畫面讓人心動。未來的我一定要學好知識成為一名護士,為苦難的人治療省心的健康,冉冉升起的孔明燈,帶去了我們最好的祝福,希望他們走好。

6、走訪新生做調查。

烈日下,我們區委的幾個志願者在路上行走著。看著手中的新生名單,我們討論著先去哪家,哪家比較近。商量過後便開始了調查工作。看著四層高的樓,有安裝空調,我很詫異,這新生真的貧困嗎?有點難於至信。和那美麗的媽媽談話,我總感覺那媽媽的不屑和不真誠。他的雙手置於胸前,沒好氣的說自己有多窘困,我們幾個志願者都不怎么相信這家的困難。商量後,我們決定把情況如實的上報,看到個窘困的再推薦一下。走進屋內,看見那女生在洗菜。不大的房,家顯得陳舊。交談後發現女生的坦誠與難相處,我們都為之動容。一天的走訪調查,我們看到貧困的,也看到富裕的。明明很富裕的家庭卻申請貧困,萬一真的得了。那貧困的家庭如何是好呢?還好進行一次調查。形形色色、真誠、不坦誠的人都有。真是畫龍畫虎難畫骨哪!自己還是覺得做人應該坦誠,知足常樂。

服務結束了,我收穫很多。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首自己的歌,怎么唱都由自己。假期服務,我譜寫著自己的歌,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做事要有耐心、細心,要懂得配合工作。

假期服務結束了,但只要自己有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愛心,隨時隨地都可以服務。為成為遠程教育志願者,為家鄉做貢獻,服務父老鄉親而驕傲。青春筆記不是空白,而是我滿滿的經驗與體會。

高中學生實習自我鑑定篇二

實習時間:20xx年6月8日-----20xx年6月21日實習地點:哈爾濱兒童社會福利院一、實習目的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二、實習單位介紹哈爾濱兒童福利院20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裡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裡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裡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裡。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親職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裡的教室里複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儘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凍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獃,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裡的孤獨與夢想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裡,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乾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