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設計實習日記

(二)合理布局,把中心城市功能做優

常州作為長三角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在特大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區域擴張,更要重視功能最佳化。城市和城鎮功能是複雜的集合體,針對流通、服務、管理、集聚、輻射、綜合等諸多功能,關鍵要加快提升四大功能:一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流通功能。發揮我市區位、交通和產業等優勢,著力營造大進大出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繼續推進各類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市場建設,重點發展壯大一批檔次高、容量大、輻射廣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要把培育生產要素市場擺到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和規範金融、房地產、技術、人才、勞動力、信息等要素市場,使我市儘快成為資本流通、資產流通、人才流通、技術流通的高效城市。

二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既要大力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各項配套設施建設,更要注重現代物流、旅遊、保險、諮詢等新興服務業的拓展,注重公共事業、公益事業的發展,加快造就社會化、專業化的城市生產服務系統和生活服務系統,最大限度地為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支撐條件。三是要加快提升城市創新功能。全面推進市場取向的各項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市屬國有集體企業改革轉制,大膽放手發展民營經濟,使各類企業真正成為獨立法人和市場競爭主體,完成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徹底過渡。要敢於打破傳統的城鄉二元結構,消除農民進城就業和生活的制度束縛。四是要加快提升城市集聚功能。大力增強產業的發展力、交通和流通的輻射力,進一步培育文化的凝聚力、旅遊的吸引力和教育、衛生等產業的向心力,在有效吸納人才帶動人口集聚的同時,努力吸引市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信息、資源競相湧入,為我市率先發展、跨越發展積聚能量。

(三)發展產業,把中心城市實力做強

產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基。工業特別是製造業是我市的脊樑和主體,把常州中心城市實力做強,就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行信息化與工業化互動並進,再造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支撐的城市產業發展新優勢,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現代製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新格局。一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增強城市產業的競爭力。通過長時期、高增幅的工業有效投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設備製造及軟體業、新型材料、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迅速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占全市工業的比重;加快運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機械、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提高技術層次、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現代製造業基地為鮮明特色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工業城市。二要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增強城市產業的爆發力。依託現有重點優勢企業,進一步加快實施大集團培育計畫,進一步增加有效投入,迅速做大做強一批企業,力爭“十五”期末培育形成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和50億元的大企業各5家。同時,大力吸引各類投資來我市發展產業,真正使外資和民資成為我市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三要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強城市產業的吸引力。緊密結合常州工業比較發達、中小企業眾多的特點,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突出做大做強現代物流業,把常州建成區域性的重要物流中心。同時繼續加快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做響具有常州特色的旅遊品牌,進一步發展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文化產業、金融保險業等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對城市經濟和城市化的貢獻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