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暑假實踐心得

例如,馬婉璐和姚天驕、張旎等6名同學組成的寒假社會調查小組,在正月初三到兗礦3號井進行環境污染調查。經調查發現,兗礦環境狀況較好,污染不大,但挖過的土地大面積塌陷,造成地下水位上升,遠遠看去,如一片汪洋。他們還詳細詢問了塌陷土地再利用問題。還了解到,3號井採取水采法,防止了礦工得塵肺玻但是,有喜也有憂。為此,他們提出以下建議:在運煤的主車道加強植樹力度,減少飄塵對環境的污染;對於已採礦井進行及時回填,避免或減少耕地下陷;對於已下陷的土地,實行再利用,引導農民合理利用發展水產業;改善煤礦開採技術,對煤進行深加工,提高煤的利用率;定期對工人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做好對職業病的預防與治療等。

再如,龔暢和王雅婷、林亞等7名同學對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情況進行社會調查。在調查中讓他們高興的是大多數的市民對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事情都有所了解,且大多數人對此舉表示支持。當問及“塑膠袋有償提供後是否會減少使用並自備袋子”時,90%的人表示會影響使用量,但是對於自備袋子,特別是菜籃子,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不會。究其原因,大多數人認為如果拎著菜籃子或布袋子去超市買東西會讓自己顯的另類,且不方便。還有,購物可能是因為臨時性的決定並不能保證自己會隨身帶著袋子。針對發現的問題,他們向政府提出以下建議:倡導環保理念,引導和鼓勵顧客自帶購物工具;研究或推廣合適的替代品,使消費者逐漸將青睞對象轉移;規定統一的塑膠袋價格,以避免商家通過打“塑膠袋價格戰”競爭等。

再如,馬婉璐和時志遠、項寧等17名同學通過交通助崗活動,深刻體會到交通***的辛苦,也看到一些人的交通意識不夠強。還有人根本不了解交通規則。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從***那裡學到了一些交通知識,還知道哪些現象是違規行為等。

由此可見,實踐活動使學生改變了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習資源,拓展了發展空間;參與社會實踐,使學生增進了生存體驗,激發了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生活。

社會責任增強,素質全面提高

我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成才觀,使學生成長為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學生遵照指導思想所確定的目標,努力在實踐中鍛鍊,主動服務社會,樹立勞動觀念,學會感恩感激,增強社會責任。

例如,馬婉璐和王炳茹、王琨、王曉曄等16名同學到福利院做義工獻愛心之後感受頗深。馬婉璐在心得體會中寫到:“當我在敬老院聽到一位老奶奶說:十個兒子養得起,一個老人養不起時,十分震驚,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那溫暖的笑更讓我難以忘懷。老人雖沒有怨言,難道做子女的用每月500多元的鈔票,就可以報答深深的養育之恩嗎?難到金錢可以買到親情嗎?”王昆在心得體會中寫到:“我們要離開福利院了,孤兒們十分不捨得,小福清送給我漂亮的的小紙船,給我念剛教給他的‘快樂每一天’。突然間,一種好久不曾出現的感動湧入胸膛。這裡的孩子或許身體殘疾,或許智力缺陷,但他們對於外面世界的渴求與好奇與任何人是相同的。他們可能無法寫出規範的漢字,但他們同樣渴望用筆描畫出心中的夢想。我們更應該感謝福利院的護理員阿姨們。是他們,讓這些孩子有了家的溫暖,還教會他們許多技能,為他們重新支起一片藍天”。王炳茹在心得體會中寫到:“也許你們沒有親眼看見,也許你們不能想像他們多么需要交流,但我還是希望,留一份愛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他們在活動報告中倡議:“我們應該把愛心獻給那些需要我們的人,切實關心他們,而不能做做樣子,為實踐而實踐,那樣社會實踐就失掉了其本身的意義。我們打算以後經常去那裡,陪老人聊聊天,和孩子們說說話,也希望社會上的人們和我們一齊攜起手來,為他們打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