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習體會:一點陽光·一點青春·一點愛

二、拜師學藝——課堂內外的努力

在二十一號那天我們正式認識了自己的指導老師,學校只安排給我們每個科目一位指導老師另加每人一個班主任指導老師。一開始大家都難免有點小失落,怕一個老師帶兩個實習生會讓我們少很多鍛鍊的機會。我們馬上跟學校協商,想爭取每人一個指導老師,但是學校也跟我們解釋這樣的安排也是不得已,由於老師人數的限制,又想安排最好的老師來帶我們,所以只能這樣安排。在考慮了實際情況之後,我們很快克服了失落的情緒,決定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發揮人主觀能動性,在可能的情況下將我們的實習工作做到最好。

在第一周的見習期間,我們的隊員幾乎是達到了一種“求知若渴”的狀態,不放過指導老師的任何一節課,有時間還會去聽其他老師的課。我們在聽課過程中遇到自己有問題的部分,甚至是學生的反應等,還會在課後向老師提問,和老師討論。我們在備戰階段積極充實自己,為真正站在講台的日子做好準備。由於我們的實習學校正在推行一個“211課堂”活動(20分鐘教師精講+10分鐘學生知識構建+10分鐘學生精煉),因此我們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在整個實習期間,我們的隊員都會在沒有課的時候去聽其他老師的公開課,甚至跨年級跨科目,學習不同老師對課堂的把握和對知識的展現方式等。

記得高一年級的級長在一次課後的閒聊之中告訴我們:“很多新老師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課件的內容講完,卻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感情。”這句話讓我們的隊友都有很大的感觸,要如何把一節課講好,真的是需要課內課外的不懈努力。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講的清的,更多的是需要靠自己的實踐和不斷地改進。

三、指點江山——你是講台上最亮的星星

在我們真正站在講台之前還有一個八天的國慶長假,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個放鬆的機會,反而一個忙碌的準備階段。在國慶期間,我們的隊友充分利用時間研讀教材和教輔資料,學習優秀教案,也嘗試著自己備好課寫好教案,並在國慶假期的最後兩天回到實中進行試講。

國慶回來後我們的隊員就陸陸續續開始站上講台,由於事先做足了準備,以及學生對新老師的新鮮感讓我們的課堂都比較順利,我們的課堂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老師的好評。當然在講課的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和缺漏,在課後我們的隊友也主動找老師評課,積極向老師尋求改進意見,同時還會利用每天課間到班裡巡班的時間對學生的反應進行調查,根據每一次的課堂做針對性的修改,爭取在重複課上做得更好。

在實習期間讓我們講了好久的一件趣事就是“突擊上課”,最初的一次是因為一個物理老師因為突然要去開會,於是跟我們物理專業的兩個實習生說:“今天早上兩節課就交給你們兩個去上啦。”天哪,當時已經是早上第一節課快下課,而我們要上的課是在第三、第四節,也就是說我們的備課時間不到一個鐘頭!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我們還是不辱使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不怕俗氣地說:“這都要感謝我們的隊友的支持和鼓勵,感謝我們之前的認真準備,還有感謝自己臨危不懼的氣度!”後來其他科目也相繼出現了這種“突擊上課”的情況,有時候我們都會戲稱我們已經差不多就是一種“突擊隊”了。

我們除了自己上課,只有一有機會,我們都會去聽隊友上課,看著講台上的他(她)越來越成熟的教態,越來越精準的教學語言,這讓在後面聽課的人都仿佛看到自己一步步成長的樣子。我們一路攜手走來,一路上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彼此的鼓勵和支持中堅實的步伐。我們時常對隊友豎起大拇指,你站在講台上,你就是最耀眼的星星。

在我們即將離開實中的那天早上,我們的隊員們最後一次走進早讀的教室時,很多學生都不捨地說:“老師,我好喜歡你上課,什麼時候你才會再來給我們上課?”“老師,你畢業後就來實中工作吧,我們好喜歡你。”……這些話是對我們的實習最大的肯定。

四、早出晚歸——班主任工作的苦與甜

說起班主任工作,我們的隊友最感慨的就是“早出晚歸”。每天兩個6:55到課室去,看早讀、晚自修,晚自修後還要巡完宿舍才回來,基本處理完所有的事情後都已經晚上十一點多了,還要煩心班級建設和班裡學生的個別情況,還要想想明天要做什麼工作……日復一日,處理著單調又瑣碎的事情,真的只有一個“累”字可以形容。

在國慶前的一周里,高一的新生還未完全學會做廣播體操,於是我們的任務就是每天在課間操時間到課室播放廣播操視頻給學生看,並要求他們在課室里學習做廣播操。由於場地限制,在做操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場面。而喜歡玩鬧的學生也總是乘機和我們的隊友開玩笑,甚至要求我們一起做廣播操。我們與學生的距離就是在這么每天短暫而頻繁的會面之中漸漸地拉近。學生也由最初的拘束到漸漸會主動找我們聊天問問題,有什麼事情會主動找我們解決。雖然班主任工作的瑣碎也時常讓我們覺得煩覺得累,但是每次學生見到我們都會甜甜地喊一句“老師好”,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將我們積累下來的煩躁通通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