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會計電算化實習周記

一、共同點為:

1、無論是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其最終目標仍是為了加強經營管理,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濟決策,提高經濟效益。

2、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是遵守會計法規,會計法規是會計工作的重要依據。

3、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都遵循基本的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及會計準則。

4、傳統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基本功能相同,基本功能為:信息的採集與記錄、信息的存儲、信息的加工處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輸出。

5、保存會計檔案。

6、編制會計報表。

二、不同點為:

1、運算工具不同傳統手工會計運算工具是算盤或電子計算器等,計算過程每運算一次要重複一次,由於不能存儲運算結果,人要邊算邊記錄,工作量大,速度慢。電算化會計的運算工具是電子計算機,數據處理由計算機完成,能自動及時的存儲運算結果,人只要輸入原始數據便能得到所希望的信息。

2、信息載體不同;傳統手工會計所有信息都以紙張為載體,占用空間大,不易保管,查找困難。電算化會計除了必要的會計憑證之外,均可用磁碟、磁帶做信息載體,它占用空間小,保管容易,查找方便。

3、帳薄規則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規定日記帳、總帳要用訂本式帳冊,明細帳要用活頁式帳冊;帳薄記錄的錯誤要用化線法和紅字法更正;帳頁中的空行、空頁要用紅線劃消。電算化會計不採用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一套改錯方案,凡是登記過帳的數據,不得更改(當然還是要輔以技術控制),即使有錯,只能採用輸入“更改憑證”加以改正,以留下改動痕

跡。對需要列印的帳頁的空行、空頁可以用手工處理。

4、帳務的處理程式(會計核算形式)不同傳統手工會計處理帳務的程式有4種,但都避免不了重複轉抄與計算的根本弱點,伴之而來的是人員與環節的增多和差錯的增多。成熟的電算化會計的帳務處理程式用同一模式來處理不同企業的會計業務,成本核算程式以軟體固化形式在計算機里,從會計憑證到會計報表的過程都由計算機處理完成後,而任何要求的輸出都能得到滿足。

5、會計工作組織體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的會計組織工作以會計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為制定的主要依據;電算化會計組織體制以數據的不同形態做為制定的主要依據。

6、人員結果不同;傳統手工會計中的人員均是會計專業人員,其中的權威應是會計師;電算化會計中的人員由會計專業人員、電子計算機軟體、硬體及操作人員組成,其中權威應為掌握電算化會計中級的會計師。

7、內部控制不同;傳統手工會計對會計憑證的正確性,一般從摘要內容、數量、單價、金額、會計科目等項目來審核;對帳戶的正確性一般從三套帳的相互核對來驗證;還通過帳證相符、帳帳相符、帳實相符等內部控制方式來保證數據的正確,堵塞漏洞。電算化會計由於帳務處理程式和會計工作組體制的變化,除原始數據的收集、審核、編碼由原會計人員進行外,其餘的處理都由計算機部門負責。內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計算機技術替代,由手工控制轉為人機控制。

以上種種區別,集於一點,就是由於電算化會計數據處理方式的改變,引起了傳統手工會計各個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將使得系統功能更為加強,系統結構更為合理,系統管理更為完善。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史上嶄新的一頁。電子計算機的套用,首先帶來數據處理工具的改變,也帶來了信息載體的變化,電算化會計後對傳統會計方法、會計理論都將發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引起會計制度、會計工作管理體制的變革。會計電算化促進著會計的規範化、標準化,通用化促進著管理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