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務所審計實習周記

這個審計項目跟年審的程式差不多,就是被審計期間由一年變為了2年零9個月。前兩期也有人審了,出了保留意見,我們其實就對這兩年關注保留事項是否已解決及兩年內的重大事項,我已經記不得保留意見是什麼事項了,反正兩家事務所各說各的。在20多天的慢慢長日中,王姐(我們項目組共三人)到處逛逛,回來後告訴我們一個大發現,說外面的房子都租出去了,可今年其他收入—租金收入如何的少,發現有偷逃房產稅的嫌疑,就叫我取來所有租房協定,跟他們計入收入的金額不對以及契約編號不連續,經過多次討要後,一共取得了12份契約,租期也不是一年的,估算收入跟去年其他收入—租金收入差不多,經王姐測算後發現印象單位少提房產稅6萬多,經過溝通,最後我們做了審計調整。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該單位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統一購進日本設備接近1000萬,並採用日元優惠貸款方式,但沒有取得貸款契約(無法測算利息),且購貨發票沒有取著。說是發票在上級那,因為他們統一採購,就算取著也是上級的名字,採購後再按購貨單對下屬單位進行分配。盤點時也沒見著貨,說在上級那,這個問題最後轉給了上級派下來的一個處長那,他說給我們採購檔案、發票和貸款契約複印件。最後離開時我們什麼也沒得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印象單位的離退休職工的開支很大,離退休人員有90多個,在職只有20多個,每年靠撥款為生,而且還挪用了400多萬來發工資,上級也默認了,但為不承擔責任,沒有下檔案。其收入成本極不配比,我們也看了行業核算方法,但就覺得印象單位的處理不清不楚、很隨意,因此還跟客戶單位討論了很久,有一天從下午一直討論到了晚上7:30了,這真是耐力和體力的抗衡啊,我肚子都餓了,最後沒有結果,客戶單位就認準是這是他們的行業特殊性,承認處理是不配比,但這樣做是合理的。最後這個問題也就不了了之,底稿上就如實描述了一下,支撐我們的理由是以前年度審計報告都沒提,而且以前我們還審計過,這個調整也很費力,還要自己打自己嘴巴,就捂著唄直到爛為止,這也是我當時說客戶單位做“假賬”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我說話可小心多了)。

快要結束時,我拿這客戶單位的憑證漫無目的亂翻,就像看小人書一樣,可以對記賬憑證和原始憑證熟悉一下,其分錄採用事業單位制度,真後悔當時學政府與非營利組會計時沒認真聽。突然翻到一張有趣的契約,一個本地村民非得要來拆印象單位的辦公樓,那不是我現在在的這棟樓嗎?時間在明年,但怎么看都覺得客戶單位不像那么有閒錢來修房子么,拆之前還作為賠償款性的給了他3w,如果這個房子不拆還得再給他5w,這不是無賴的行為嘛~後來詢問是拆圍牆時把當地村民的地方拆了一點,但這本來就是印象單位的地和圍牆,村民就來了60多個人鬧事(是在職員工的3倍啊,是我也害怕),要求賠償,最後就簽了個不平等條約。客戶單位當時想的三年為限,來個緩兵之計,現在房子肯定是不會拆了。拆了的話,印象單位的老大只能在廢墟上辦公了,我們決定作為預計負債進行反映和披露。不知道咋的,最後項目負責人決定作為或有事項在附註中披露,原因是不知道這房子當地拆不拆,當然也許你都知道這個解釋是不是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