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實習周記

在這一次的三下鄉之前我有很多的期待,很多的憧憬,當然也有很多的迷茫。三下鄉期間我有很多的快樂,很多的感動,也有很多的無奈,三下鄉結束後在我心裡只有一種感情,那便是感激。感謝這一次的三下鄉,讓我有機會真正的與學生面對面,讓我有機會去與一群有著不同的志向、卻有著同樣的熱情與執著的同學一起見證生命中另一段非比尋常的日子。雖然時間是短暫的,只有十來天,但這十多天的時間裡,感謝我們如此有默契,讓我們的記憶如此之深刻,如此之美好。

一、上課篇

我們這一次的三下鄉的主題是支教,我們三下鄉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支教,為他們帶去先進的學習和生活的理念,讓他們更好的愛上學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我們的課程以趣味性的教學為宗旨,力求在輕鬆、快樂的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學到之前沒有的知識,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一種學習的興趣。

我上的課程有三種,四節語文課,兩節新的數學課,一節歷史課。很久以前我就有聽說過一種理論—— “教師無奈論”,一位老師也許30年教下來,面對的都是同一本教材,同一本書,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老師他要面對的是在30年的教書生涯中要重複一本書30遍!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生活的無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樣的內容重複30年!因為他還有可能一個學期就要教十個班,那么同樣的內容就要重複300遍!而且人的教書生涯一般不止30年,再加上他自己要備課要練習的次數,想想都覺得教書是如此的讓人無奈。儘管有這種的擔心,我還是很堅決的選擇了這個行業。這一次的三下鄉再一次證明了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三下鄉之前雖然我知道要上同樣的內容四次,但是我還是備同樣的教案。(當然,我備課的總比我一堂課要上的內容要多得多)這一次三下鄉讓我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句話有了深刻的認識。終於明白了當你真正的面對你的學生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們彼此之間是如此的不同,不同的班級之間似乎朦朧中形成了各自的班級特色,或者說是班風。有的班級學生上課活躍,喜歡錶現自己;有的班級學生卻在上課時間喜歡沉默;有的班級學生上課期間偶爾還喜歡給你搞點小動作,出一點“意外事故”;雖然他們的外在表現不同,但經過十來天我不斷的實踐我教學的內容,我明白了作為學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愛學習、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無論是課堂上給你調皮搗蛋的學生,還是課堂上的所謂沉默是金的學生,只要給他們一種鼓勵,給他們一點信心,他們就會同樣回報你以熱情與勤奮。

這樣的體驗讓我明白,優秀教師與平庸教師的差別,平庸的教師看到的是上課內容的重複,可是優秀教師看到的是學生性格的不可重複性,這正應證了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是的,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但是不同性格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里如果你認真感受的話,你就會發現他們確實形成了一個統一體。能做到針對每個學生都“因材施教”那當然最好,但是卻不符合中國大班教育的現狀,幾十位的學生而課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鐘,當你真正走上講台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那四十分鐘時如此的寶貴和短暫啊!如果你不能很好的把握時間,那么你便不能完成你預設的教學目標,你的學生也不能從你的課堂上有所收穫,而這是一個教師的悲哀。

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樣的課本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講出同樣的精彩,作為一個教師上好一節課,必須是以學生為本,必須是從實際的課堂出發,必須要在關注如何更好的講授本課知識的同時,教與學生各種積極的學習和生活理念,讓他們明白讀書是為了更好的成長,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二、後勤篇

在這次的三下鄉活動中我是後勤組的小組長,但是後勤組只有兩名成員。三下鄉之前雖然活動開始之前就知道我們要自己煮飯,憧憬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雖然後勤還包括很多的事情,但是對於我來說,讓我感覺最大壓力的是如何讓我們的隊員在繁雜的教學活動之後能吃到一頓不是很差勁的飯菜,這樣就注定了我要與廚房為伍了。說實話,我自己在三下鄉之前對於廚房的一切事務可以說是六竅通了五竅,只會洗洗菜洗洗碗。特別是對於每頓買菜和煮飯的問題讓我頭痛不已,怎么說也是21一個人十來天的生活啊,古語有云:“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再沒有常識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我便去詢問師兄和師姐的意見,很感謝他們的意見讓我不再迷茫,很感謝他們的鼓勵讓我信心十足。當然一開始總有點小挫折的,第一頓飯我們基本上是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廚房之上,經過這一次的教訓,我們總結經驗,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們21個人怎么加也頂個諸葛亮吧。經過兩天的實踐,我們“吃”的事務邁上了正常的軌道,很感謝組長為後勤編排煮飯人員,很感謝每天煮飯人員的精心準備、很感謝一路上我們如此有默契。終於明白,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完成得完美,人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更好的相處與相知。千言萬語化作心裡無聲的感謝,感謝有你們,我的人生又多了精彩的一頁。